你的公司值得留下嗎 提升團隊工作效率的秘密
建設性壓力促團隊進步
有一股健康的壓力能促使團隊進步,微軟的研究團隊,將之稱為建設性壓力(Constructive Tension)。建設性壓力,會鼓勵同事不斷磨合、洞悉彼此的工作模式。久而久之便能建立互相倚靠的文化,善用團隊資源彌補自己的不足;並運用自己的長處,貢獻團隊。簡而言之,一個團結的團隊互相信任對方,但不意味著放任對方。他們會互相鞭策,互相彌補長短處,透過緊密的頭溝通完成工作。(二)執行力(Execution)⸺敢做就贏:另一個Google發現的工作效率要素,就是可靠性(Dependability)。甚麼是可靠性?Google用一句說話來闡明:「如果有團隊成員說要做某樣東西,他們會貫徹始終完成」,亦即是「言出必行」。誠然,這的確是不少團隊的通病。團隊很多想法,卻沒有人按想法制定計劃、並切實執行。或是計劃一開始,遇上打擊時便輕言放棄,並沒有嘗試解決問題。心理學角度而言,即是堅毅力(Reslience)不足。
宜界定清晰工作崗位與問責制度
筆者認為這可能跟香港的教育制度相關,由小學至專上教育,絕大部分學科的訓練極度注重分析、批判或提出建議,而忽略了執行與實戰。這個現象尤其在人文科學特別明顯。以致不少這類學科的畢業生分析能力不錯、對不同事物亦有獨到見解。但說到要他們解決所發現的問題,他們很可能就只是提出另一堆建議。要解決這個問題,Google建議為成員界定清晰的工作崗位與問責制度,讓每一項小任務都有人負責。
筆者從心理學角度出發,認為要提升執行效率,可以學習成長思維(Growth Mindset),即是一種相信團隊可以進步,以應付挑戰的心態。執行力高的團隊,不會只沉醉於概念與計劃當中。凡事會動手做,並勇於克服途中的挑戰。(三)願景(Vision)⸺毋忘初心:為甚麼有些團隊能令成員廢枕忘餐?傳統的營商概念,將公司和員工的關係視為一場交易,各取所需:公司有資金、員工有勞動力,便構成僱員關係。雖然勞動力交換的確是僱員關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問題是,公司和員工之間,是否單純只能有各取所需的關係?對於很多公司而言,答案的確如此。但如果公司和員工之間只有利益關係,那會衍生一個問題,就是團隊成員會只為自己的利益謀算,工作得過且過,有更好待遇的職位便跳槽。
領導者別要有恩主心態
要讓團隊成員真誠付出,領導者不能有「恩主心態」,而是在合理的利益交換之外,為工作提供意義。Google發現,成功的團隊的成員必須感覺到工作有意義(Meaning)和影響力(Impact)。這兩個概念看似相關,但兩者之間有細微的分別。「意義」是較為個人的,高效團隊的成員感到工作與他們的身分息息相關。要知道工作有否意義?問問自己或團隊成員:「我能否透過工作發揮長處?」、「這份工作有讓我進步嗎?」
簡而言之,如果團隊成員視工作為自己重要的一部分,而非一門僅為餬口的差事,那就可說是有意義的工作了。雖然人類一方面是自私的動物,但亦有無私的一面。「影響力」所說的,是團隊成員是否相信自己的工作能造福社會、改變世界。蘋果公司(Apple)「教父」Steve Jobs說過,蘋果電腦的工作就是「在宇宙中留下足跡」(Leave a dent in the universe),當成員感到自己的工作不只是為自利和老闆的利益,而是更大意義的一部分時,便自然願意付出更多。要創造有願景的團隊,需弄清楚團隊的長遠目標。而這個長遠目標,需緊扣成員的個人發展及超越公司的社會影響力。團結、執行力與願景都是影響團隊效率的重要因素。要進一步改善績效,就要了解自己身處的團隊、或自己管理的團隊的優勢與不足。現在便坐言起行,改革自己的團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