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plusone 世界工廠 資料圖片

China Plus One成趨勢 無損世界工廠地位

商業

廣告

近年來,中美關係緊張重塑了全球經濟和貿易格局。自從中美貿易戰打響,以及西方國家積極推動「去風險化」策略以來,不少跨國公司把供應鏈遷出中國,以避免重關稅。這種變化對一度被譽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地位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有人質疑,中國是否已失去了其作為全球製造中心的地位?不過,安聯投資亞太區高級經濟師湯繼成指出,在這股浪潮下,一個名為「China Plus One」(中國加一)的策略逐漸興起,有助於穩固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一個重要的生產大國。然而,近年中美關係變得緊張,中美貿易戰開打已近五年。
回顧數據,可以清晰地看到,從2018年開始,美國對華貿易赤字的逐步減少。中國對美國的貿易盈餘收窄。
然而,湯繼成指出,這一減少並沒有導致美國總體的貿易赤字縮減,「美國對華貿易赤字逐步減少的同時,對其他地區的赤字卻有所增加。特別是對越南、墨西哥和東南亞等地。」

湯繼成提到,許多公司在「China Plus One」的策略下,會選擇在中國以外的國家設立生產基地。

chinaplusone 世界工廠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原材料仍從中國輸入

這樣的做法能把製造基地分散,結果是令全球「made in Vietnam」(越南製造)或「made in Mexico」(墨西哥製造)的商品數量增加,以回避美國對華實施的關稅。「雖然貨品的最後生產地是在中國境外,但產品的很多原材料還是從中國輸入的,所以表面上,雖然對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構成了威脅,但其實並沒有。」

他提到,中國對全球的出口分額雖然從高位有所下降,但整體來看仍相當具有韌性,佔全球出口的大約15%。
「這一點尤其有趣,因為儘管地緣政治的波折似乎不斷,中國仍然是世界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生產國和出口國。」

中國主動調控房地產

在全球經濟舞台上,中國的高科技發展及綠色能源產業,例如太陽能板的製造,已經成為全球的焦點。「為甚麼大家還在說房地產?」湯繼成指出,中國與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初房地產泡沫破裂時的情況有區別。中央對本土房地產市場的過熱有著清晰的認知,「是自己主動整頓房地產行業以防範系統性風險。」

從2010年起,中央便主動調控房地產市場,採取措施防止行業泡沫化所衍生系統性風險。這些措施包括指令銀行減少對房地產發展商的貸款,提高購房者的首付要求,特別是對購買第二套房和投機性購房的人來說,貸款門檻更是顯著提高。
這種政策的收緊,使得企業和個人取得資金進行房地產投機變得更加困難。

湯繼成認為,中央從他國經驗中學到教訓,故主動採取措施去防範系統性風險,不能與外國的樓市泡沫因缺乏監管而最終爆破相提並論。他指出,美國和日本的房地產市場只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至5%,而中國房地產GDP比重一度飆升至25至30%。

湯繼成認為這表明市場的過度膨脹,因此,房地產市場的逐漸降溫顯得特別必要。
他認為,適時地引進新產業,來取代過度依賴房地產的舊經濟模式是必須的,對地方政府而言,也是一個重要的財政政策轉型。而中央當前措施,正是在推動這項經濟結構轉型過程,「結構轉型的過程中難免會帶來陣痛,令市場對經濟前景存在一定的隱憂。」

湯繼成提到,驅動經濟長期增長可分為三個關鍵要素⸺人口(Population)、資本積累(Capital Accumulation)、全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隨著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達到高峰並逐漸進入老齡化階段,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因此,資本積累和全要素生產率,對於經濟增長至關重要。

故中央在基礎建設投資上的重心會逐漸轉向環保和綠色能源,以及高科技領域上,「因為這些投資範疇,能有助增加全要素生產率和促進達至碳減排目標。」

下年經濟仍面臨挑戰

最近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仍面臨挑戰,內地10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下降0.2%,時隔兩個月再度陷入通縮,內需仍然低迷。加上房地產市場的不穩定和投資的收縮,導致整體經濟表現出一定程度的脆弱性。展望2024年,湯繼成認為,若房地產市場未能穩定,那麼整個經濟的復甦之路仍將艱難。

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仍然保持寬鬆的貨幣政策傾向;而美國則保持更高更久的利率政策。這表示,在美國通脹壓力緩解,聯儲局減息之前,中國資本賬戶和人民幣面對的壓力,可能不會有太大的緩解。考慮到房地產市場的現狀,即使能夠實現軟著陸,恢復也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並且可能會拖延一段時間。 因此,對於2024年的經濟前景,他抱持一種審慎樂觀的態度。

湯繼成指出,中央已開始採取措施來刺激經濟,例如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調整,都傾向於促進投資鼓勵消費,特別是穩定房地產行業,這包括降準、減息和加大中央今年的財政投入。如果經濟成長仍然低迷,中央應會推出更多的刺激經濟措施。

中國經濟復甦腳步不如預期,不少投資人盼中央能提出更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

根據數據,今年首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5.2%。國家統計局初步測算,第四季只要增長4.4%以上,就可以完成全年5%左右的預期目標,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的機會有所增加,故湯繼成亦預計,中央有可能在明年3月的「兩會」(人大及政協會議)時期,推出更多支持經濟政策。

市場低估美國通脹

面對美國通脹的現狀,許多人都在猜測聯儲局是否會在未來繼續維持高利率政策。在分析對亞洲市場的影響時,湯繼成預期,高利率環境將會持續存在。雖然市場普遍預期聯儲局可能會有減息的動作,尤其是當新的一年到來之際。但他預計,美國利率會維持在高位一段時間,「市場普遍預期明年可能會減息,但我們的想法相對更為鷹派,預計減息幅度不如市場預期般大。」

他認為,美國正處於「非常時期」,經濟數據強勁,同時就業率高企。所以聯儲局需要把利率維持一個較高的水平,來減緩通脹的壓力。當通脹壓力顯著下降,或者經濟出現下滑,聯儲局便會有空間減息。然而,湯繼成認為目前美國經濟還未出現相關跡象。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市場普遍低估了潛在通脹壓力。因此明年聯儲局也有機會遲遲不減息。」

在高息環境下,亞洲主要貨幣受壓,尤其是日圓。日匯貶值嚴重,近日每美元日圓已跌破151關口(見圖表)。
即使日本央行已經進一步調整「殖利率曲線控制」(YCC)政策,但對日匯的幫助亦不大。湯繼成認為,日本央行實際能夠做的其實有限。

他指出,日本是全球債務佔GDP比重最高的國家,且絕大多數的日本政府債券(JGB)是由本國居民和金融機構持有,這意味著即便政府負債率高企,日本也不會面臨資本外流的威脅。

「不過,這亦意味著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與政府的財政狀況是息息相關的。假設利率從接近零的水平突然飆升,這將對金融市場的穩定構成極大壓力,故央行所做的每一步都會極為小心。」

新興市場押注印尼印度

至於其他亞洲國家,湯繼成比較看好印尼和印度。他指出,這兩個國家的政府近期實施了一系列措施,以改善經常賬赤字問題。經常賬赤字是指國家的貿易和收入均為逆差,容易導致國際收支亦出現赤字。現時印尼和印度政府的措施有效地增強了他們的出口量,從而在結構上帶來了改善。這種出口的增強不僅有助於改善經常賬赤字的情況,亦有助這些國家的貨幣穩定和經濟增長。

先說印尼方面,印尼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來自於其政府推動天然資源產業「下游化」策略(Downstreaming)。這個政策主要針對本國天然資源的管理,例如是對鎳,這種對電動車電池至關重要的貴金屬處理和出口規定。過去,印尼的鎳礦一旦開採就直接出口,這時的鎳價格相對較低,因為它未經過後續的精煉加工。

為了提升這部分資源的經濟價值,印尼政府決定不再出口未加工的鎳礦,而是鼓勵外國投資者在當地建立精煉廠。湯繼成指出,這種政策調整對印尼經濟帶來了諸多利好條件。

「首先,這促使了外商直接投資(FDI)的流入,外國企業投資建廠,意味著大量的資金流入印尼,無論是人民幣還是美元,都會兌換成印尼盾,這對印尼的國際收支平衡產生了正面影響;其次,建廠亦會創造當地就業機會,並增加GDP,進一步促進了經濟增長。」

政策調整所帶來的好處不只於此,湯繼成又指,加工後的鎳價格遠高於原礦,這使得印尼的出口產品價值提升,有助於改善國家的貿易差和經常賬,促進印尼盾的穩定。

「由於印尼盾匯率的穩定性增強,當美國加息時,印尼毋須緊貼聯儲局的加息幅度,10月印尼央行加息25個基點,是其今年以來首次加息。」

印度服務業推動出口

印度,與印尼一樣,也是亞洲市場的矚目焦點,但它的增長引擎與印尼有所不同。印度的服務業出口,近年來有顯著提升,特別是在信息技術外包和海外客戶服務中心業務方面。全球許多大公司選擇在印度增設後勤和客戶服務中心,由此帶動了該國服務出口的增長。

除了服務業的成功之外,印度政府幾年前推出的「生產連結激勵計劃」(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 Scheme, PLI)對促進制造業發展也起到了關鍵作用。該計劃著重於吸引海外製造商於印度設廠,目標在推動印度製造發展並擴大出口量,刺激就業。湯繼成舉例,如果一家公司在印度製造了一部價值1,000印度盧比的手機,而其零件成本為800盧比,則其增值為200盧比。

在正常情況下,廠商可能只能從這200盧比的增值中,獲得一定比例的利潤;但是,若政府額外提供80盧比的補貼,廠商的利潤就會顯著提高,這大大增強了在印度設立生產基地的吸引力。這項政策吸引了包括蘋果公司(Apple,美股代號:AAPL)等科技巨頭在內的公司在印度設廠,儘管印度的一些基礎設施,例如機場、道路和供應鏈,可能還未能與其他國家比併。

然而,政府的補貼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這些不足之處。湯繼成指出,受惠於服務業和製造業出口的雙輪驅動,印度的經常賬赤字縮小,進一步促進了盧比的穩定性。這些正確的產業政策促進了印度經濟結構的改善,這也是市場為何看好印度,以及預期其經濟增長有望持續的原因。

chinaplusone 世界工廠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