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經濟帶動社會效益
事實上,體育經濟涉及廣濶範疇,包括用品市場、營養食品等。世界貿易組織秘書處7月底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在過去的30年裏,全球體育用品市場包括運動裝備、器材、服裝鞋類等,都取得顯著增長。從1996年到2022年每年的進口額,從150億美元大幅升至近640億美元,期間中國成為最大的出口地;歐盟及美國是主要入口地。數字反映的不只是運動商品貿易趨勢,更是用家和消費行為的轉變。升幅在新冠疫情期間和之後更為明顯,相信是人們更注重運動及健康所致。對舉辦賽事的城市來說,賽事也有助帶來更多的旅客和消費。國家體育局指,2023年的成都大運會、杭州亞運會、廣西學青會賽事舉辦期間共吸引遊客2.2億人次,體育及相關消費超千億元人民幣。
而據World Sports Tourism Congress資料顯示,體育旅遊是全球成長最快的產業之一,2023年該市場價值約為6,090億美元,預計在2024年至2030年期間的年均增長率達16%。在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回覆立法會提問顯示,在2019至2021年,體育及相關活動對本地經濟的增加價值,每年達310億至390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GDP)1.2%至1.4%;相關就業人數佔總體2%至2.2%。計劃於2025年上半年啟用的啟德體育園,將為港人帶來世界級康體及多元活動設施,包括有50,000個座位的主場館、10,000個座位的室內體育館、5,000個座位的公眾運動場、園景休憩空間及其他餐飲等配套設施明年11月舉行的全國運動會將由廣東省、香港和澳門合辦。香港賽區將承辦八個競賽項目,包括劍擊、籃球(男子22歲以下組)、場地單車、高爾夫球、男子手球、七人欖球、三項鐵人及沙灘排球;以及群眾賽事的保齡球項目。這些項目會分別在啟德體育園、紅磡體育館、香港單車館、粉嶺高爾夫球場、維港和中環、及維園舉辦。相信啟德體育園投入服務會有助本港推動體育普及化、精英化及盛事化概念。
冀商界提供更多支授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資料顯示,M品牌計劃及文化藝術盛事基金在2023/24年度共批出3.37億元資助,其中M品牌計劃18項目批出1.97億元,為過去五年新高,超過64萬人次參與。局方預計將於2024/25年度撥款約2億港元,資助20項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期望吸引50萬人參與。而通過承辦國際性的體育賽事,更可吸引全球體育愛好者和遊客前來觀賽和參與。政府在2023/24年度用於推廣普及體育的開支約為60億元,佔體育發展整體開支約81%。現時本港體育發展主要依靠政府資助,商界若能對體育發展及產業提供更多的支援,相信能為本港體育經濟發展,增加更蓬勃的發展態勢和廣闊的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