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偽造 網絡詐騙

香港如何應對深度偽造和網絡詐騙的法律問題(上)|翁妍婷專欄

商業

廣告

科技的飛速發展催生了日益複雜的欺詐手段,而深度偽造技術現已成為一種重大的威脅。本文將探討香港在應對網絡詐騙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和採取的對策,並重點介紹為打擊網絡詐騙而實施的法律框架、執法工作和技術措施。
法律 偽造 網絡詐騙 (圖片來源:Unplash)
(圖片來源:Unplash)

今年初,總部位於倫敦的設計與工程公司奧雅納(Arup)香港辦事處的一名員工被騙徒以數碼複製的公司首席財務官所騙,導致公司損失了2億港元(約合2,550萬美元);隨後,另一家總部位於英國的跨國公司也遭遇了類似的深度偽造騙局,該公司的一名香港本地員工被假冒的主管騙走了400萬港元(約合51萬美元)。

儘管公眾對真人的複製視頻或圖像的存在有了愈來愈多的認識,但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有關網絡詐騙的新聞報導仍呈上升趨勢。
2023年香港記錄的各類欺騙案件增加了42.6%,其中70%是網絡詐騙案。從2022年到2023年,受害者因詐騙而損失的金額也增加了89%。

事實上,深度偽造等先進技術的出現給法律框架和執法工作帶來了重大挑戰。主要的困難之一在於深度偽造的固有性質,它可以將現實與虛構完美融合,使確立不法行為的確鑿證據變得十分困難。對音訊、視頻和文本資料的複雜處理可能會掩蓋內容的真實來源,需要執法和法律機構承擔起證明真實性和意圖的責任。

此外,網絡犯罪跨司法管轄區的性質也增加了執法工作的複雜程度。犯罪分子可以輕而易舉地在世界任何地方開展活動,這使得地方當局很難有效地追捕他們。缺乏統一的國際法律和合作框架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問題,妨礙了法律機構追究個人責任的能力。

香港應對深度偽造的措施

香港警方已採取措施,應對包括深度偽造在內的網絡犯罪日益嚴重的威脅。2022年,香港警隊專門成立了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罪科),以加強其偵查和應對科技犯罪的能力,並與國際執法機構進行合作。此外,面臨深度偽造濫用威脅的權利所有人有多種途徑進行追索。

在現行的法律框架下,他們可以尋求法律補救措施,如禁令或損害賠償,從而防止其知識產權遭到未經授權的使用。此外,《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提供了一個法律框架來處理濫用個人資料的問題,這與深度偽造涉及未經授權使用個人肖像或身份的情況有關。

最後,根據香港法律,懷有犯罪或不誠實的意圖訪問電腦屬於犯罪行為,一旦被證實並抓獲,罪犯可能被判處五年監禁。然而,這些法律工具的實際執行可能具有挑戰性。由於「深度偽造」內容迅速擴散且難以追蹤其來源和傳播管道,權利所有人很難有效行使其權利並獲得有意義的補償。

衛達仕律師事務所(Withers)
資深律師翁姸婷(WinnieWeng)

撰文:衛·視角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