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應重塑自身優勢︳陳智思專欄
香港作為國際交流的重要視窗,9月迎來多場與「一帶一路」相關的會議。
先有特區政府和貿易發展局合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以「構建互聯互通、創新及綠色新絲路」為主題;隨後有「香港─東盟峰會2024」,從建立積極夥伴關係,共創繁榮方向檢視未來;而再之後的星期有團結香港基金舉辦的「團結卓爾論壇」,主題是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從區域合作到香港轉型與潛力。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其投資規模與影響力與日俱增。
今年2月公布的2023年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投資報告顯示,過去十年間一帶一路累計參與投資金額超過10,000億美元,當中6,340億美元為建築合同、4,190億美元為非金融投資。
在能源相關領域方面,不論是以絕對值或相對值計算,中國去年的總額達79億美元,乃一帶一路倡議啟動以來,最「環保」的一年。融資和投資額度方面,從2022年的745億美元增至去年的924億美元,涉及逾200項交易。2023年非洲更超越了中東國家,成為中國最大投資的地區。
然而,面對這些輝煌成就,我們亦需保持清醒頭腦,深入思考如何進一步發掘本身更多的潛力,實現成功轉型。過去20年,內地經濟的騰飛為香港帶來了諸多機遇,但也讓部分行業在安逸中,逐漸失去了市場敏銳度與競爭力。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當下,香港更應摒棄依賴心態,主動出擊,重塑自身優勢。香港人歷來以靈活變通見稱,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一特質,以更加尊重和誠懇的態度,積極投入,爭取與不同市場交流、合作,以拓展新市場,尋求新機遇。
展示一帶一路促進者獨特角色
特首李家超上任以來,已先後率團訪問七個東盟國家,致力加強多邊關係、探討經濟和文化合作的空間,展示本港作為一帶一路促進者的獨特角色。而團結香港基金也建議政府可參考GoGBA的成功經驗,建設「GoASEAN」一站式平台,為本港企業拓展東盟市場作支援、引進新機遇。
面對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挑戰,包括可能引申的債務可持續性、環境影響及執行透明度等問題,香港更應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積極參與多邊合作,推動可持續性與包容性發展。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擁有「一國兩制」、普通法制度及自由市場等獨特優勢,這些優勢在面向中東等市場時尤為顯著。
通過加強能源、金融等領域的合作,提供多元化的金融等服務,香港不僅能夠為自身發展注入新動力,更能為促進區域共同繁榮貢獻力量。
在全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唯有不斷創新和進步,香港才能在不同市場捉緊發展機遇。這不僅有助我們鞏固和提升自身地位與影響力,同時也為相關區域的共同發展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