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

疫後新常態 電商驅動物流新布局|封面故事

商業

廣告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經濟和貿易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許多企業和消費者轉向線上購物,從而推動電商迅速增長。這一趨勢對全球物流業產生了深遠影響,促使企業重新評估和調整其物流網絡和基礎設施。

疫情期間,全球消費者的購物行為發生了顯著變化,線上購物成為主流。

散件配送成趨勢

根據《2019年全球電子商務評估及新冠疫情對2020年在線零售影響的初步評估》提供的數據,2020年,即疫情爆發的第一年,全球電子商務銷售額激增2,442億美元,增幅43%,從2019年的5,712億美元增至8,154億美元。加上全球互聯網普及率快速提升,目前全球網民數量已超過50億人,愈來愈多人選擇透過網上購物來滿足日常需求。

由於消費者愈來愈多選擇網購,貨物需要更多人手送到家門口。為應對市場需求,一些大型物流企業也開始從傳統的企業對企業(B2B)模式,轉向企業對消費者(B2C);由原來的「點對點」配送,更多改為散件送貨上門,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知名跨境電商亞馬遜(Amazon,美股代號:AMZN)、阿里巴巴(09988,美股代號:BABA)及eBay(美股代號:EBAY)等,都是依賴物流公司來運送貨件,但具體操作方式有所不同。

亞馬遜有自家物流網絡Amazon Logistics,但仍依賴於第三方物流公司,如FedEx(美股代號:FDX)、UPS(美股代號:UPS)、DHL等,來幫助其完成跨境運輸。

尤其是在那些亞馬遜物流無法直接覆蓋的地區,集團通過這些物流公司,確保貨物能夠快速且高效地送達全球消費者手中。

電商 (圖片來源:iStock)
(圖片來源:iStock)

全球物流打開跨境電商大門

早於十年前,亞馬遜仍然是UPS和FedEx的主要客戶;然而,自2019年以來,Amazon Logistics貨運量幾乎增加了兩倍。隨著亞馬遜內部配送能力的增強,亞馬遜減少了對UPS等其他承運商的依賴。

《華爾街日報》報道,亞馬遜在2023年已經超越了UPS和FedEx,成為美國最大的快遞業務公司。至於在世界舞台上的主要參與者中,中國零售巨頭阿里通過B2B、消費者對消費者(C2C)和B2C的電子商務模式,為全球消費者提供廣泛的產品和服務。

近年,該公司在全球建立廣泛的影響力,擁有許多本地電子商務網站,包括投資40億美元的新加坡Lazada,以及在2018年收購土耳其Trendyol和巴基斯坦Daraz。此外,阿里還投資9.45億美元,收購印尼的Tokopedia;入股印度的Snapdeal,並成立一家AliExpress,面向全球個人消費者。

AliExpress是阿里旗下的跨境出口B2C平台,主要針對個人消費者,以提供低價且種類多樣的商品而聞名。該平台支援多種貨幣和語言,並且提供國際物流服務和貨物追蹤系統,使賣家能夠更方便地進入全球市場。

AliExpress平台的物流體系完善,不僅支援阿里旗下的物流服務(如菜鳥網絡和一達通),還提供倉儲、運輸、清關和配送等一站式服務。

近日,在菜鳥與AliExpress的東莞歐洲專倉中,上千件運動服裝、鞋帽、體育用品及奧運周邊商品被打包並運往法國巴黎,訂單量增200%。此外,該平台還支援DHL、UPS和FedEx等國際快遞公司,適合運送高價值、緊急的貨物;而對於大體積、重的貨物,則提供經濟實惠的標準物流選項,如中國郵政和雲途等。

電商 (圖片來源:iStock)
(圖片來源:iStock)

香港國際機場蟬聯貨運吞吐量榜首

在跨境電商蓬勃發展的帶動下,全球航空貨運市場表現出強勁增長勢頭。根據國際機場協會(ACI)公布2023年全球航空貨運量數據,香港國際機場繼續蟬聯全球貨運吞吐量榜首,完成了433萬公噸的貨物處理量(見圖表二)。

美國曼非斯國際機場則穩居第二位,完成了388萬公噸;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則超越美國安克拉治國際機場,排名第三位,完成了344萬公噸貨物。

電商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iStock、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