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北上VS自由行不留港過夜 存在雞與雞蛋關係?
富有國家地區出入境指數的啟示
筆者分析了聯合國旅遊組織(UN Tourism)目前所收集到的全球多國/地區1995至2021年的每年出境和入境人次大數據,有持續的出入境旅遊政策及管理(記錄保存出入境身份、跟其他國家/地區定立須簽證及免簽證政策)的國家/地區約106個,若以「國民生產總值(GDP per capita)」由高至低排列這些國家/地區,33個國家/地區明顯較其他富有,當中包括香港,綜合所有這些國家/地區全年出境除以入境人次的平均指數是1.8,當中22個國家/地區的平均指數全時期介乎1.08至16.23(即出境人次比入境人次多百分之八到十五倍)。
縱觀香港由1998年至2024第一季的數據,出入境指數由最高的1999年達4.69至2014年跌至最低1.39,全期指數平均值是2.99,而2023年通關復航後到今年第一季指數都徘徊在大約2.1。無獨有偶,1999年的時期是股市樓市爆破後買樓需求驟降,而2014年則是樓市急升,市民抱怨節衣縮食買樓的年代。
影響外遊來訪人數多寡的因素
再者,以上述全球數字來看,每3個富有國家/地區就有2個是全年出境人次多於入境人次,情況普遍。這個不難解釋,因為外遊來訪人數多寡會受國家/地區經濟、個人收入、生活成本、退休保障、貨幣匯率、簽證邦交、旅客安全、政權管治、對外交通、住宿配套、旅遊定位等因素影響。而那些國民明顯較富有但入境人次多於出境人次的國家當中,發現他們從陸路入境的即日往返旅客量極高、他們國家的建築或藝術文化都是舉世知名,又或自身旅遊景點已非常多樣化,可滿足國民不同的旅遊喜好。
配套是軀殼 內容是靈魂
既然特區政府改變不了港人對外遊的喜愛,不妨加強整存及復修香港的歷史建築文化趣味景點,景點間的交通配套及檢討附近的便民餐飲零售規劃,正面對待跟深圳、澳門、珠海接壤的客觀事實,大幅提升香港即日往返文創旅遊之可行性,當中央政府放寬自由行政策下更多細節時,就能好好運用這些可持續的來訪內容。
重置香港餐飲業投資分工
中國內地疫情過後,有很多餐飲民企以敢於創新的中國菜色定位、食材供應、製作流程、成本控制、用餐體驗、服務標准陸續迅速冒起,更開始拓展香港市場。當然會否如內房企業在港經歷水土不服,需重整業務或重新定位,還有待時間驗證,但亦啟示了香港本地的餐飲業投資者,不妨分工做好國際及東南亞美食這板塊,以中國超級聯繫人身份重塑國際美食天堂的形象。
艾凡 華坊諮詢評估特約資深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