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當好超級聯繫人角色
11月初,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南下深圳主持「2024年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會」,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帶領高層官員和多位香港工商界人士出席,作深入交流,以加強推動經濟發展。
兩星期後,特首再率領政府及工商界代表團考察大灣區,一行約80人,在三天內訪問了廣州、佛山、東莞、惠州和深圳五個城市,出席了十多場會議及考察項目,粵港兩地企業達成超過120項經貿合作項目,總值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涵蓋金融合作、現代物流、智能製造、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範疇。
回港後兩天,港府再火速安排數十位企業代表參與北部都會區發展活動。當天上午由財政司司長率領考察,鼓勵企業支持和參與北部都會區的發展。
下午,行政長官在政府總部宴請企業代表,之後舉行了參與北都發展意向書簽署儀式,同場有35間企業代表簽署企業之間,與北都發展相關的項目協議,總投資金額超過1,000億元。
事實上,香港與內地從來也密不可分,無論是回歸前或回歸後,港商也積極參與內地的經濟及貿易發展項目,在國家對外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發揮積極推動作用。我們是貢獻者,也是得益者。
今天,香港企業不但在內地經商投資活躍,不少內地企業也到香港設置辦事處,以便進行融資和拓展海外市場。
香港也因為身處內地的南大門優勝位置,吸引海外企業落戶,以便利進入內地市場。
2023年在香港設有辦事處的內地和海外企業就有約9,000家,當中超過1,300家更以香港作為地區總部。同時,內地駐港企業數目也超過2,000家,是香港境外駐港企業中的第一位;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更超過1,400家,佔本港上市企業總數超過一半。
香港,是實實在在的「超級聯繫人」。
世紀疫情後,經濟有待全面復甦發展,企業在擴充業務及進行投資時,或會多一分憂慮及考量,大家都可以理解。
但只要看看我們的實戰往績,再審視全盤局勢,筆者相信香港商人憑藉一向的精明幹練及早著先機,會繼續當好超級聯繫人的角色。
畢竟市場在那裏,我們就在那裏,而粵港澳大灣區擁有8,700萬人口,去年經濟總額更突破14萬億元人民幣,與全球第十大經濟體相近。
應主動積極求變
筆者始終相信有危便有機,但我們必須銳意改革,更要主動積極求變。過往,香港被不少內地城市和市民視為成功的標桿。時代在變,香港某些地方也可向內地城市學習,例如在創科發展方面。
面對未來,我們應主動識變、應變、求變,既抓緊機遇,又警惕風險。
在創造和把握機遇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化解風險,同時尋找新思路、新辦法,創造新的發展機遇。
一如國家改革開放之初,港商把握先機北上投資,今天我們也要把握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時機,深化與內地企業合作,共同探索新市場的機會,創造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