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建立團隊精神要素(上)
根據《Harvard Business Review》指出,團隊有四大特點,包括多樣(diverse)、分散(dispersed)、使用數碼科技(digital),以及有活力的(dynamic)。因應時代的轉變,建立和管理團隊的方式也需要革新。以下是四個在現代社會建立團隊精神的要素。
(一)需要有吸引力的目標(Compelling direction):每個出色的團隊都有相似的基石,就是要能夠根據每個隊員的長處任用賢能,並放大他們各自的優點,達到1 + 1 大於2 的效果。如果沒有清晰明瞭的團隊目標,員工們不知道自己工作的意義和目的,自然就難以將自己擅長的範疇融入到工作當中。
團隊領導者可以多了解員工對工作過程和成果的期望,與他們協調能激發他們動力的誘因,以此找出最適合團隊工作的目標。這些團隊目標應該具備一定的挑戰性,不可以太簡單直接,但同時也不可過於困難,以免打擊團隊士氣。
這些目標達成後,也應該要有明顯的工作成果,來推動他們持續見證自己和團隊的進步。
推動力來自內外獎賞
這份推動力可以是來自外在獎賞(extrinsic rewards),即晉升機會、加薪等;同時也可以是來自內在獎賞(intrinsic rewards),即成功感(satisfaction)、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意義感(sense of meaning)等。尤其在疫症肆虐的時代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隔了一道熒幕,大家對同一個目標的想像未必一樣,但又不能以面對面討論的方式解決分歧,就會更難建立團隊精神。這個時候有吸引力的工作目標,可以有效促進溝通和積極性,透過與隊友從零開始,達成大家嚮往目標來建構團隊歸屬感。
須有清晰簡潔架構
(二)清晰簡潔的架構(Strong structure):在職場上,一個有團隊精神的群體,應該要有一個清晰簡潔的架構(a strong structure),包括團隊的組成,也應該有恰當的多樣性,而人數也不適宜太多或太少(a right mix and number of members)。
多樣性指可以適度將不同的文化背景、性別和種族的人放在一起工作,因為他們各自的思考、行為模式和技能可以取長補短、相輔相成,發揮員工之間創新的化學作用,來推動積極正面的工作環境(positive dynamics)。
這樣可以避免群體思考(groupthink)或出現人云亦云的狀況,刺激批判性思維。雖然強調多樣性,但並不代表群體架構會變得混亂。相反,公司的架構應該清晰而簡潔,避免出現冗員或職務重疊的現象。
下期再續談其餘兩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