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回歸後世界政治
移民政策方面,特朗普宣布美墨邊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並重新啟動Remain in Mexico政策,強制尋求庇護者在庇護申請審理期間,不得入境美國。
大幅削減合法移民配額,收緊庇護資格,同時擴大遣返無證移民的執法力度。
政策再次引起民主黨陣營及人權團體的強烈反對,但特朗普陣營則堅稱,措施是確保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的必要手段。
貿易與經濟政策亦是特朗普執政的核心,他宣布即時暫緩對TikTok的禁令75天,以讓該公司有時間與美國政府重新談判,甚至考慮允許其繼續營運。
並終止了拜登政府推動的電動車稅收優惠政策,轉而鼓勵化石燃料產業,恢復頁岩油(Shale Oil)、天然氣和煤炭開採的寬鬆監管,批准幾個大型油管項目的復工。
他更宣布美國進入「國家能源緊急狀態」,以降低能源價格,促進美國工業競爭力。然而,環保組織批評這是向傳統能源集團利益讓步,莫視氣候變遷的威脅。
國際事務方面,他果斷地宣布美國再次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聲稱該協議「不公平地懲罰美國經濟」,允許中國等國家佔盡便宜。
同時決定退出世界衞生組織(WHO),指責該組織對中國態度過於軟弱,未能有效應對全球公共衞生危機。
美國的這些決定震驚國際社會,不僅導致盟國不滿,也讓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遷及流行病的努力面臨嚴峻考驗。
特朗普更積極推動社會文化議題的轉向,包括簽署行政命令,全面撤銷聯邦政府內所有與「多元、公平與包容」(DEI)相關的政策,取消對少數族裔與LGBTQ群體的優待措施,強調政府將不再支持「激進左派」推動的文化議程。
他亦指示教育部修改學校教材,限制涉及「批判性種族理論」(Critical Race Theory)和性別流動(Gender Identity)的內容,強調「美國傳統價值」的重要性。
激進措施加劇美內部政治分裂
這些激進措施無疑再次加劇美國內部的政治分裂,支持者視之為回歸「美國優先」的必要舉措,認為拜登政府的政策,削弱了美國的競爭力和國家安全。
反對者則擔憂,這將進一步撕裂社會,促使美國與盟友漸行漸遠,甚至影響美國在國際上的領導地位。
特朗普強勢重返白宮,其施政方式再次展現出一貫的果斷與爭議。
再加上美國首富馬斯克(Elon Musk)領導的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嘗試「高速」改革,以精簡政府、削減法規、減少開支和重組聯邦機構為主,然而這些政策的巨變,是為美國帶來復興,還是會讓國家陷入更深的內部矛盾與國際孤立?則有待時間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