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香港可增強文化軟實力

商業

廣告

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自春節上映以來,不僅掀起票房熱潮,更打破多項紀錄。截至3月初,有148.82億元人民幣全球票房,成功躋身全球影史票房榜第六位,成為亞洲首部破百億票房的電影,並取代《玩轉腦朋友2》成為動畫電影中的票房冠軍。儘管票房主要來自內地市場,但《哪吒2》在多國上映後,成功引起全球觀眾的廣泛關注。

與眾多觀眾一樣,筆者對《哪吒》的劇本撰寫的深度、動畫製作水平、特效表現和藝術設計都感到震撼。無論是去年推出的遊戲《黑神話:悟空》,還是《哪吒2》電影,都以卓越的軟實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文化產品的魅力,令人驚嘆。
除《哪吒2》外,近期香港電影例如《破•地獄》及《九龍城寨之圍城》等也取得好成績,使人想起香港電影作為華語影壇的重要組成部分,曾擁有輝煌的歷史,並在電影藝術領域為「講好中國故事」貢獻良多。
然而,相較於內地電影業的蓬勃發展,香港電影業正面臨不少的挑戰與困境。隨著串流平台的崛起,觀眾的觀影習慣發生巨大變化;加上疫情衝擊,戲院經營環境日益艱難。去年已有九家戲院結業,這無疑為本地電影業的未來蒙上一層陰影,導致市場進一步萎縮。

香港電影業曾經以獨特的風格與創意聞名於世,然而近年卻陷入創作瓶頸。行業不景氣更導致大量演員與導演流失,進一步削弱了本港電影業的發展動力。
儘管面臨諸多挑戰,香港影視業擁有堅實的基礎與潛力。若能重整發展方向,將為社會整體帶來莫大好處。香港不僅擁有獨特的文化底蘊,電影工業的技術與供應鏈也相當完整。
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框架下,香港視聽服務業可享優惠條件,進入內地龐大的娛樂媒體市場。根據Gower Street Analytics的數據,2023年內地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佔全球票房逾23%,僅次於北美市場。

電影業需加快數位化轉型

為支持電影業發展,香港政府透過「電影發展基金」累計批出超過13億元,資助逾120部電影,並起用超過110位新進導演與監製。
2024年5月,政府更額外向基金注資約14億元,期望藉此培養更多業界人才。業界亦需要加快數位化轉型,探索新的發行與營銷方式,包括開發串流平台內容,涵蓋傳統電影、劇集及真人秀等,以迎合觀眾的觀影習慣與喜好。
重振香港電影業不只創造最直觀的票房收入,帶動戲院所處商圈的其他消費,更能推廣本地文化,促進旅遊業發展。
電影是文化推廣的重要媒介,可透過取景場地將香港的文化景點呈現於全球觀眾眼前,不僅吸引遊客跟著港片遊香港,進一步落實「無處不旅遊」的理念,同時也可以吸引國際製作團隊來港取景拍攝商業電影、電視節目及廣告。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擁有眾多就如哪吒般的文化IP仍待開發。透過電影,可以把此類文化IP發揚光大。香港也可進一步開發自己的文化IP,增強文化軟實力,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儘管前路充滿挑戰,但憑藉香港電影業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創作傳統,若能加強與內地及國際的合作,推動產業升級,相信有助重振本港電影業發展。

撰文:陳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