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

微軟據報關閉上海AI實驗室 中國市場撤退加劇

商業

廣告

據《南華早報》報道,微軟(MSFT)已關閉位於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的物聯網與人工智能(IoT & AI)實驗室,標誌著其從中國市場進一步撤退。該實驗室於2019年5月啟用,旨在推動內地IoT與AI技術發展,但據當地工作人士透露,實驗室於2025年初(約1至2月)關閉。目前,該2,800平方米的設施內燈光昏暗、空無一人,微軟標誌已移除,辦公設備全被清空,成為「空城」景象。

周邊科技生態與背景

張江高科技園區是上海浦東的創新核心,匯聚多家科技巨頭,包括德國芯片製造商英飛凌(Infineon)、中國搜索巨頭百度(BIDU),以及受美國制裁的面部識別公司CloudWalk Technology等。微軟實驗室曾是該區旗艦項目,至2024年6月已支持258個項目,涉及近100家企業,吸引逾94億元人民幣(約13億美元)投資。然而,隨著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加劇,微軟逐步縮減在華布局,此次關閉成為最新例證。

微軟在華策略轉變

2024年5月,微軟曾要求中國AI與雲計算團隊的700至800名員工考慮調往美國、澳大利亞或愛爾蘭,當時發言人稱此為「內部調動機會」,不影響在華運營。然而,上海實驗室關閉顯示撤退步伐加快。微軟未對報道即時回應,但此舉與其2024年要求員工棄用華為、小米設備,以及將部分AI專家遷至加拿大溫哥華的舉措一致,反映其因應中美科技脫鉤的戰略調整。

影響與展望

上海AI實驗室的關閉不僅終結其在華技術孵化角色,也凸顯外企在中國市場的困境。儘管微軟仍保留北京的Microsoft Research Asia等據點,但整體撤退趨勢明顯。隨著美國對華技術限制升級,及中國新企業法規(如要求外企設員工董事會代表)生效,微軟在華業務前景愈加不明朗,標誌著中美科技合作的黃金時代或已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