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人知曉到一夜爆紅 燕麥奶Oatly如何獲新生
Oatly的創始人Rickard Öste,於1949年出生於瑞典,高中畢業後進入瑞典隆德大學,進修營養與食品科學專業,畢業後留校做研究員,並從1986年起擔任助理教授。
90年代初,Rickard Öste在實驗室研發了一種專利酶,能將穀物分解成液體,並保留其中主要的營養成分,可供乳糖不耐受群體飲用。
Rickard Öste由此發現了商機。1994年,
他和兄弟Björn Öste聯合創辦了Oatly,於1995年推出首款燕麥奶。
Oatly燕麥奶雖名中有「奶」,但和奶一點關係也沒有,是一種純燕麥液體飲料。產品推出多年,或許是因為純技術團隊創業太過低調,品牌一直不溫不火,在外界看來也僅僅只是一家主打單一產品、面向單一群體的小公司。
直到2012年,Toni Petersson上任行政總裁,徹底改變了這家公司的命運。
他僱來老朋友John Schoolcraft擔任創意總監,經過雙方的腦震盪,二人對Oatly燕麥奶的定位和營銷,有了顛覆性的計劃。
營銷達人上場扭轉大勢
出生於1967年的Toni Petersson是一名連續創業者,先後創辦了逾十家公司,涉及廣告、咖啡館、啤酒、服裝等領域。
Toni Petersson改造Oatly最基本的思路,就是鞏固產品的「基礎價值」,努力打造「附加價值」,因此針對不同市場,在品牌、渠道、產品等方面採取差異化策略。
作為營銷達人,Toni Petersson十分擅長講故事。他將燕麥奶放在牛奶的對立面,通過製造矛盾和熱點話題,獲得巨大流量,並以Oatly傳遞的環保主義、動物保護和反叛精神,成功將購買燕麥奶的消費行為,打造成了一種時髦的生活方式,以此吸納了大批擁躉。
值得一提的是,Oatly還對品牌包裝和宣傳文案進行了創意改良,從紙箱一角的紅色小「Oatly」變成了拼寫「OAT-LY!」的粗體和氣泡字母,這個設計變得更具創意性和辨識度,符合年輕人對產品包裝的審美眼光,更引人注目。
跟咖啡捆綁打開市場
除了講故事外,尋求合作方也必不可少。實際上,燕麥奶真正走出瑞典,打開全球市場,還得靠跟咖啡捆綁的營銷策略。
2017年Oatly進軍美國,沒有在Instagram和Facebook鋪天蓋地的宣傳,而是另闢蹊徑主打「咖啡新伴侶」品牌定位,選擇當地人最愛的手工烘焙精品咖啡店,派推廣員以免費試用,拿下合作機會。
這些精品咖啡師們往往是擁有一批「忠粉」的社群KOL,自然而然成為了Oatly的「產品代言人」,推動Oatly迅速在咖啡圈爆火。
當然,燕麥奶跟咖啡搭配存在特色,可以平衡咖啡的口感和風味。Oatly更推出一款咖啡師專用的燕麥奶配方「Barista」,其奶泡效果跟牛奶相若,味道低調,能襯托咖啡的香味,是不俗的「咖啡伴侶」。
在歐美市場大獲成功後,Oatly又轉戰中國。
2018年,初借助其投資方華潤的資源,先布局華潤旗下太平洋咖啡、Ole’等精品超市的零售渠道,然而因缺乏知名度;加上定價高於牛奶的2倍至3倍,銷情慘淡。
經過仔細分析,Oatly根據中國市場的特點改變了策略,針對性地提出「三個一戰略」:一座城市(上海)、一款產品(咖啡大師燕麥奶)、一個市場(精品咖啡),以實現渠道、場景和人群的整合。
在咖啡門店,加價的燕麥拿鐵更好賣,因為加價會引起消費者的好奇心,一旦消費者開口追問原因,咖啡師便能藉此介紹燕麥奶的賣點。
此後,Oatly經常與各品牌合作,以求達致「1+12」的營銷效果。
在咖啡界順利打造品牌價值後,Oatly開始走向更多消費場景,甚至跨界合作。
例如,Oatly和內地喜茶、樂樂茶等新式茶飲及星巴克(Starbucks,美股代號:SBUX)展開合作,增加品牌曝光率,以及傳播注重環境可持續性發展的品牌理念。
全球植物奶第一股
此外,Oatly還入駐天貓、京東集團(09618)等電子商貿平台,以在年輕人中流行的小紅書、B站、微博等社交媒體KOL的大肆推廣,再一次引爆話題。
至於Oatly背後的投資天團也是星光璀璨,既有華潤、黑石集團(Blackstone,美股代號:BX)等大機構,也有星巴克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Howard Schultz、演員Natalie Portman,以及說唱歌手Jay-Z等這些明星投資人。
2021年,Oatly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全球植物奶第一股」,亦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今年3月15日,Oatly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2022年亞洲市場銷量按年增32%,進入門店數增長150%;該公司預計2023年全年收入增長23%至28%,並將在亞洲市場專注於擴大分銷、推出新產品和提高效率三大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