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小麵品牌脫穎而出 離不開這三件事︳富豪智慧
遇見小麵的創始人宋奇是東北人,在廣州讀完本科,到香港科技大學攻讀機械與工程專業碩士。畢業後曾進入麥當勞做營運管理,再去百勝做選址開發。
2012年,宋奇找來兩名同學開始創業,從粵式快餐到東北餃子,直到2014年創立遇見小麵,他們才真正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路。
宋奇做重慶小麵,並不是一個周密的「商業計劃」,而是誤打誤撞。他說,「這其中的過程真的是兜兜轉轉,失敗了起來,起來了又失敗,失敗了再起來。」
產品和人才培訓標準化
2014年,「孟非的小麵」火遍大江南北,這股風潮,自然被遇見小麵的創始團隊注意到了。
說幹就幹,為了保證小麵味道的絕對正宗,他們專門去重慶學習小麵的技術,回到廣州後親自下廚,切菜、炒料、煮麵等,一切親力親為。
宋奇以理工男特有的方式,將廚房當作實驗室,用量杯、油溫計、天平、量勺、秒表等實驗用品,讓原本靠廚師經驗做出的一碗重慶小麵通過精確的計算變得標準化。
比如,傳統餐飲的標準化是「油六成熱」、「鹽適量」、「略煮」,在遇見小麵卻一定要標準化為「油溫210度」、「加入20g鹽」、「煮製30秒」這種精確要求。
確定首家門店位置後,創始團隊為了趕熱潮盡快開始營業,倉促得連門頭都沒來得及換。
除了產品標準化外,遇見小麵還對人才培養進行了標準化。
2015年9月20日,遇見小麵成立全國首家「小麵大學」,主要為了培訓基層員工,涉及營運、產品、實操技能和品牌文化等方面。
宋奇表示:「小麵大學的成立標誌著這個品類有機會走向真正意義上的連鎖品牌。持續不斷的學習將使我們具有自我造血的能力。」
拿到融資做三件事
資本之所以追捧遇見小麵,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宋奇能沉下心做事,對未來有著清晰而果斷的判斷。
宋奇認為自己的競爭力是把遇見小麵品牌化、連鎖化、規模化。「當遇見小麵成為一個品牌的時候,它給顧客帶來的是甚麽?第一安全感;第二,就是降低消費者選擇的時間和成本。」
拿到融資後,遇見小麵做了三件事:一是專注產品研發,不斷優化口味和上新品;在保證品質的同時,也通過打造覆蓋全時段的產品結構,從早餐到夜宵,滿足更多顧客需求。
自2017年起,遇見小麵為了滿足消費者提出的「更豐富的產品」、「更長的營業時間」等需求,開始了產品結構的不斷升級,並逐步開啟24小時的營業模式。
2023年,遇見小麵在數十家門店開啟品類豐富的早餐業務,單品價格10元人民幣內;午市圍繞小麵拓展川渝特色小食、燒烤等產品線。
其中,紅碗豌雜麵、金碗酸辣粉、老麻抄手、小鍋冒菜等產品備受顧客喜愛,並推出了七點半夜市。
許多消費者反映食麵時紅油容易濺到衣服上,團隊將這件小事放在了心上。2022年開始,遇見小麵自助區提供免費使用的去漬筆。
二是標準化及數碼化營運,不斷優化升級點餐、門店系統和會員系統,提升用餐體驗,提高門店效率。在2023年擴張了數碼化團隊,升級了數碼化點餐系統。
三是針對不同客群開發不同門店類別,涵蓋剛需到中高檔;除了適應各大商圈(寫字樓、購物商場、社區等)的標準店型外,還在高鐵站、機場等位置開出更高效、更高性價比的交通樞紐店。
為了更好融入中高檔商圈,2022年也打造了適合小聚、有氣氛的江湖小館店。
第一家店是路邊店,之後在廣州CBD珠江新城開出第二家店,後來直到第四家店開業,他們就開始跟一些知名地產商合作,例如萬科、凱德等。
刷新翻枱紀錄
此後,遇見小麵升級了自己的選址標準:去「價值感強」的地方——哪裏的高手品牌多,他們就去跟著去哪。
2015年12月27日,只有104平米、44個座位的遇見小麵萬科里門店,創造了33.8次翻枱,刷新了內地餐飲品牌在商業地產項目的翻枱紀錄。
宋奇認為,餐飲創業者最應具備的能力就是學習能力,要能夠主動尋求進化。
「當然,這種進化也包括了餐廳形象的改變。拿我們遇見小麵來說,每一個新店面都是一個新版本,是不斷升級的過程。」
2024年新春伊始,在遇見小麵的年會上,宋奇稱遇見小麵今年預計將開出100家新店。
「不在重慶,遇見小麵」是遇見小麵深耕多年的品牌口號,同樣在今年,遇見小面又增加了一個新的企業願景:「中國小麵,全球遇見。」初登香港的遇見小面,勢必迎來真正的全球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