蟄伏八年意外出圈 SHEIN成快時尚隱形王者
成立於2014年的SHEIN,蟄伏了八年才意外出圈。
在新冠疫情下,SHEIN擊敗了曾經的快時尚霸主Zara和H&M,在美國市場分額達到30%,穩居首位。
SHEIN的手機應用程式(App)在今年第二季下載量達680萬次,首次超越電商第一巨頭亞馬遜(Amazon,美股代號:AMZN),在快時尚領域遙遙領先於其他競爭對手。
由客製婚紗起家
儘管在海外生意做得熱火朝天,SHEIN在內地卻極為低調,沒有公開的中文品牌,翻查公司註冊資料,才看見其中文音譯「南京希音」,創辦人許仰天,從不接受採訪。
據傳媒報道,許仰天出生於1984年的山東淄博,大學期間開始半工半讀。2007年從青島科技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外貿公司工作。
翌年他辭職去南京創業,從婚紗開始探索跨境電商以低價向海外消費者提供價格低廉的客製婚紗。三年後,公司跨進女裝領域,創立獨立網站Sheinside.com;2015年更名為SHEIN。
2014年,許仰天開始進行收購動作,接連完成了對Rowew和MAKEMECHIC的收購,大大提升了SHEIN在歐美市場的分額。
SHEIN的主要商業模式,是企業對消費者(B2C),先在內地設計和生產女裝,再銷往歐美及中東等地區。
SHEIN一個最顯著,區別於內地網上零售商速賣通、亞馬遜這類電商平台的賣家,是SHEIN使用的是獨立站模式,即公司自身建設電商網站,從外部匯入流量。
相比起平台模式,獨立站不需要支付交易佣金;而一般國際電商平台的佣金在95%至15%,且所有的客戶資料均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快時尚行業,有一個「不可能三角」,即服裝企業不可能同時達到庫存靈活、高性價比、極快上新這三點。
而SHEIN之所以能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解決了服裝行業的「不可能三角」,做到上新快、款式多、性價比高。
那麼,SHEIN是如何做到的呢?
SHEIN讓產品從設計到製造成品的時間,縮短到兩至三週。即通過100單左右的小批次先測試產品,然後批次上架,找準爆款後,再全力推薦,憑這方法,得以把產品庫存降至最低。
明星基金爭入資
其供應鏈廠商在廣州南村鎮紮根多年,衣服的生產環節,包括選布、生產線成本等,先由買手選款,供應商打樣後,買手進行核價,根據市場的銷量情況決定下單。
SHEIN將小單投放市場後,根據銷售情況,迅速反饋給工廠,形成庫存和銷售快速聯動。
而SHEIN還會通過資金、研發的支援,幫助供應商重新設計生產流程,為工廠提供IT工具,使其能精準規劃生產,減少浪費。
此外,SHEIN官方透露,今年7月分配了近1,500萬美元,以支援300多家供應商改進廠房。
相比之下,ZARA供應商要求一款服裝500件
起訂,ZARA只能上新五、六款甚至更少; SHEIN卻可以上新30款進行測試。
與傳統模式相比,SHEIN能更精準地識別趨勢,更準確地預知消費者需求,進而減少浪費、降低庫存;快時尚行業的平均滯銷率介乎25%至40%;而SHEIN能控制在單位數字。
這樣的獨角獸自然也是資本追捧的對象,成立至今,SHEIN已完成六輪融資,其中紅杉基金、泛大西洋資本、順為資本等眾多明星機構都紛紛入局。
從估值水平看,SHEIN也遠高出行業水平,資本看中的是其網絡屬性,SHEIN非常擅長利用社交媒體影響力宣傳品牌。
綁定KOL獲取巨大流量
在海外,SHEIN甚至有「電商版TikTok」之稱,投放社交媒體平台廣告時會找KOL帶貨,KOL每售出一件產品,可以抽佣10%至15%,這一舉措可將KOL與SHEIN綁定。
從北美起家,如今SHEIN的業務已拓展到南美、印度、東南亞等逾220個國家和地區。
在Facebook、Instagram和TikTok三大社交媒體平台上,SHEIN擁有「粉絲」共計近3億名,其中IG上關於SHEIN的帖文逾550萬條。
未來,隨著SHEIN的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其獨立網站將成為巨大的流量入口,公司有望逐步從服裝品類擴張到寵物、美妝等多品類,從快時尚巨頭進化到國際電商巨頭。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1月,SHEIN的App下載量超越亞馬遜。
據報道,2014至2020年間,SHEIN的收入連續六年實現100%的同比增長;其中2020年收入達100億美元。
SHEIN的成功也使得創始人許仰天身價水漲船高。根據今年3月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2胡潤全球富豪榜》,許仰天以400億元人民幣財富,
位列第49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