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蜂 陳覺中 資料圖片

快樂蜂陳覺中 以菲式速食創餐飲界傳奇

品牌故事

廣告

11月5日菲律賓快餐巨頭快樂蜂(Jollibee),宣布完成對香港米芝蓮星級點心連鎖店添好運的全面收購。而快樂蜂的創辦人陳覺中(Tony Tan Caktiong),是菲律賓餐飲界的一個傳奇。

1953年出生的陳覺中,父親是福建晉江人,陳父十多歲時,隻身來到菲律賓馬尼拉打工,先在餐館打雜,後來當上了廚師。
上世紀60年代,陳父開了一家中餐館。當時餐館環境並不好,還時常漏雨,但他手藝好,為人和善,吸引了不少客人。

快樂蜂 陳覺中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從雪糕店做起快餐店

父親對餐飲的態度深深影響了陳覺中,陳覺中回憶說:「父親常說,如果是做裁縫的,衣服要做得好看;如果是做餐飲的,味道一定要好。」
陳覺中年少時也經常和弟弟幫廚,耳濡目染下,他也想做餐飲。由於家庭背景的緣故;加上曾就讀菲律賓中正學院,陳覺中因此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和閩南語。
中學畢業後,陳覺中入讀當地名牌大學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1975年取得化學工程學士學位。畢業後他並未進入化工行業,而是和兄弟聯手在馬尼拉都會區的奎松市(Quezon City)創業開雪糕店。
雪糕大賣,而根據顧客的反映,陳覺中又開始賣熱餐和三文治,沒想到比雪糕還受歡迎。

到1978年,陳覺中的雪糕店已開到六間,他決定創立自己品牌,將所有店面改為主攻漢堡的快餐店,這也是快樂蜂的雛形。至1981年,快樂蜂已擁有11家分店。

趁外資撤退急擴張

1983年,流亡美國的菲律賓反對陣營領袖阿基諾二世(Benigno Aquino Jr.),在回國時遭暗殺,引發菲國政局混亂;外資紛紛撤退,陳覺中卻反其道而行之,繼續快速擴張。
至1986年菲律賓民主化後,快樂蜂已成為當地百大企業,1989年更成為菲律賓史上首家營業額突破10億披索的連鎖快餐店。

硬撼麥當勞搶版圖

然而,快樂蜂為何如此成功?
其定位是美式速食餐飲,但並非單純的麥當勞(McDonald’s,美股代號:MCD)複製品,而是真正的菲式速食;從炸雞配米飯、漢堡扒搭配菲律賓人愛吃的偏甜口味的意麵,到菲律賓冰品Halo-halo,這些菲律賓特色餐點,非常適合消費者口味。

快樂蜂的菜單融合了美式快餐和菲律賓風味,非常受當地人的歡迎,並藉此頂住了麥當勞進駐菲律賓的挑戰。
不過,對在本土「打敗麥當勞」這獨一無二的成績,用陳覺中在2005年來到北京接受內地媒體訪問時的話說:「不能說我們打敗了麥當勞,只不過我們的市場分額比它大,比它做得好;何況從1981年麥當勞進入菲律賓開始,它就一直沒有機會追上我們。」
1981年麥當勞進入菲律賓,陳覺中認為,當時有很多人改行,放棄了快餐這塊陣地,而他考慮再三後,和弟弟決定和麥當勞競爭。
菲律賓人喜歡酸甜口味,陳覺中就在漢堡內添加菠蘿;他在台灣吃了蚵仔麵線,覺得好吃,當即要求快樂蜂的高級主管,從菲律賓飛到台灣品嚐,然後開會研究想辦法把這種「好吃的東西」融入自家新產品內。

他熱衷於在世界各地上街品嚐當地小食,遇到好吃的,他就想辦法跟對方合作。
營銷方面,快樂蜂則透過電視廣告、兒童節目、明星代言與贊助運動賽事等觸及消費者,很快打響這個本土品牌在全菲律賓的知名度。
面對國際市場,則另有策略。公司於1986年在台灣開設了第一家海外分店,隨後在美國、香港、新加坡等地都有了門市。
品牌在海外生存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調整門店菜單,以適應當地口味和文化。
1993年,快樂蜂在菲律賓上市,陳覺中陸續併購數家著名餐飲品牌,包括中式快餐「超群」、主打意粉、pizza的「Greenwich」等,多個品牌在陳覺中手上各有用途,分別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

以併購方式進軍海外市場

儘管快樂蜂在海外吸引「非菲律賓」裔消費者方面並不算太理想,但他們進軍全球的熱情至今未停過,亦及時轉變策略,在部分海外市場採取併購方式進軍。
例如將台灣的「春水堂」、「永和大王」引入中國,耗資1億美元,買下美國連鎖漢堡品牌 Smashburger 40%股權;取得越南本土咖啡品牌高地咖啡(Highlands Coffee)的50%股權等。
2004年陳覺中收購了永和大王85%的股份,
成為這個著名中餐品牌的幕後老闆。
而今年11月5日,快樂蜂宣布以2,020萬新加坡元(約1.18億港元),收購添好運餘下8%股權,意即完成對添好運的收購,並成為其中國菜系的旗艦品牌。

2023財年快樂蜂營業額達44億美元,當中62%的收入和97%的利潤來自菲律賓巿場。目前旗下擁19個品牌,全球32個國家或地區,營運約9,500間分店,於菲律賓速食巿場佔逾一半巿場分額。

快樂蜂 陳覺中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撰文:莊夢奇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