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輟學少年到Figma創業 90後Dylan Field撼動Adobe
2018年初,Figma的估值才剛過億美元,只是一個小眾設計工具;到2021年,其估值暴漲100倍至百億美元,在設計圈的地位,已足以跟此前幾乎處於壟斷地位的Adobe產品抗衡,成為了設計圈內人手必備的工具。可能連在1992年出生、Figma「90後」創辦人Dylan Field也沒料到,自己的產品會這麼快發展到如此龐大的規模。
拜登競選團隊也使用
Dylan Field出生和成長在三藩市以北的索諾馬郡(Sonoma County),從小就癡迷於電腦,並展現出很高的天賦,高中畢業後,他被布朗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錄取。
2011年他開始想創業的事情,從幾百人中脫穎而出,申請到PayPal(美股代號:PYPL)創始人Peter Thiel設立的10萬美元創業獎學金,正式輟學創業。Dylan Field雖然從2011年起就萌生了研發Figma的創意,但花了四年時間,才正式推出第一個測試版本。
Dylan Field本想建立一個在線圖形編輯平台,以擺脫本地系統的限制來進行協同設計,發揮創意。但此後一、兩年,Figma的產品路線圖、商業模式都不清晰。2013年與投資者見面時,Dylan Field甚至都講不清楚自己在開發甚麼產品,以及該產品將解決甚麼問題,導致融資四處碰壁。當時大量團隊成員離職、公司陷入財困,於是Dylan Field靜下心來,重新梳理Figma的產品邏輯,才逐步走上正軌。
2015年底Figma推出首款beta產品;2016年推出其首款免費向公眾開放的產品,並邀請公眾試用反饋,開始吸納第一批用戶。Figma就這樣在用戶間口口相傳,疫情期間,遙距辦公推動其業務迅速擴大,也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注意。同時Figma每年獲得的投資額也逐漸增加,2021年6月獲得E輪融資2億美元的Figma,其估值已直逼100億美元大關。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福布斯》報道,在2020年美國大選過程中,拜登競選團隊的設計素材也曾使用Figma,並在平台上管理了所有的視覺資產。
本地化兼容成優勢
實際上,Figma最核心的優勢,在於它解決了過去設計軟件的痛點之一⸺本地化。過去類似Adobe、Sketch這樣的設計工具都是本地化的,需要設計師先保存在本地,再導來導去傳給其他人,費時又費力。而Figma從建立之初就明確了「基於網絡瀏覽器運行」的特點,作為一個輕量級的協同工具,用戶既可以將設計稿保存為離線文檔,也可以將文件儲存在雲端,以鏈接的形式進行分享和協同操作。
軟件實現多人協作,便於團隊工作,也更適應遙距辦公的趨勢。除了擁有強大的設計功能外,Figma同時擁有標記、實時討論、雲端同步等各種功能。對於需要不同部門、不同角色參與並進行反饋溝通的大型項目,Figma提供了完美的解決方案。此外,Figma還提供了豐富的應用程式開發介面(API)入口,可以跟各種軟件兼容,大大拓展了其應用場景。
有趣的是,在Figma的官方網站上,將自己與時下流行的各種軟件進行了對比,包括Sketch、Adobe XD、InVision、Miro等,不僅在官網上逐一列舉了自己相對於Adobe XD的優勢,更一度喊話用戶放棄使用Adobe XD。
近幾年來,Figma憑藉易用性和強大的兼容性,在互聯網公司中迅速崛起,不僅成功突破了Adobe多年來建立的護城河,甚至已經將它遠遠甩在身後。
2021年6月Dylan Field曾在社交網站發帖表示:「我們的目標是成為Figma,而非Adobe。」評論下一片支持聲,網民紛紛留言,表示期待Figma淘汰掉Adobe的那一天。然而,2022年9月,Adobe宣布將以200億美元收購Figma,市場嘩然,Adobe股價一度暴跌逾17%。投資者不看好,一是因為這筆收購可能導致Adobe大規模舉債;另外,也對Adobe是否能營運好Figma存疑。
Adobe收購遇滑鐵盧
Figma這邊也令很多設計師感到失望:好不容易用上Figma,擺脫Adobe的各種霸王條款,現在又要退回去了?說好的不做Adobe呢?更何況,長期以來Figma對個人用戶免費,Figma的社區也非常開放地自由分享模版、插件等。一旦收購完成,還能免費嗎?不過,Dylan Field澄清說,Figma仍會保持獨立經營狀態。
不過,在2023年12月,Adobe放棄了收購,理由是雙方一致認為,對於來自CMA(英國的競爭與市場管理局)、EC(歐盟委員會)、DOJ(美國司法部)的監管挑戰,沒有可行的辦法能獲得必要的監管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