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邦瀚斯(bonhams)亞洲區現代及當代藝術部主管 資料圖片

參加拍賣前9件必看之事

品味生活

廣告

香港2021年已取代倫敦,榮膺世界第二大當代藝術拍賣中心。既然大眾都樂於從拍賣中尋寶,那麼對新手藏家來說,以下九大重點,或許必須在落場出手前,好好看清楚。

(一)看收費:拍賣公司收費與畫廊不同。畫廊報實價,正常你就是付該款項,或許談到折扣;而拍賣則只有一個估價(estimate)作為參考,比如是50,000至10萬元。
不同買家出價競投,終以最高出價者為贏家,而該最高出價,則名為「落槌價」(hammer price)。
惟要注意的是,落槌價並非是買家的唯一費用,還須額外向拍賣公司付佣金(premium)。
簡單來說,就是買家支付=落槌價+佣金。
每家拍賣行的佣金比例均有所不同。故在計劃競投前,請計算好最終須支付的價錢,以免超出個人預算。
(二)看支付貨幣:每場拍賣都會依當地貨幣作為交易單位,買家必須留意當時匯價。以香港來說,拍賣均以港元為結算貨幣;海外則以美元、英鎊、歐元等結算。

(三)看圖錄:每場拍賣、每件拍品都有一個編號。了解清楚,便可杜絕事後拍錯作品的爭議。
理論上,估價是拍賣行認為落槌價的合理範圍,當然亦時有出現例外。但一般來說,低估價就是所謂「底價」,若沒人出價在底價水平,拍品即會「流拍」。
(四)看預展:雖然現在網絡傳播影像非常方便,但亦建議競投前最好親身觀看作品,因為圖片往往不能說明實物的全部。
印刷品跟實物亦有比例上的極大差異,是以現場看作會令買家更為安心。若無法看到實物,也可以請有此專業知識的人士代勞,特別仔細了解作品的狀況。
(五)看狀況報告:無論買家是否可以親自看到作品,也可以向拍賣行要求,客觀陳述作品表面可見情況之「狀況報告」。

當代藝術年代並不久遠,狀況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太差,不過亦最好多加留意。
(六)看近期拍賣成績:不妨查看一下目標拍品最近一至兩年的成交紀錄,找出最接近的作品,從大小、主題、年份等方面比較。
把過去的成交價對比現在的估價,即知估價是否吸引,有多少空間可以「追高」,還是應該等機會「執平貨」。

理性競投宜訂立預算

(七)看個人預算:估價只是一個參考範圍,亦沒有上限,所以臨場拍賣時,有可能會出現「情緒主導」性的出價。
對新手買家而言,筆者還是非常建議事前定立個人預算:整季拍賣的購藏總預算,以至個別作品的預算。這樣有助保持收藏過程的理性和紀律。

(八)看空間:如果買家希望在家中展示作品,那麼建議最好先看清楚拍品的尺寸,然後配對自家合適的空間。有些作品連帶畫框,實際大小比圖錄所說為大。
(九)看運費: 拍品的費用並不包括運輸。如果作品須送往海外,價錢則相對更高,競投前必須注意,以免因「運費貴過畫」的狀况而悔不當初。

撰文:關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