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尋中國當代藝術經典
回顧2008年及之前,在香港的當代藝術拍賣會上,起碼有一半是中國藝術家的名字,包括張曉剛、岳敏君、曾梵志、劉野等。
而其中大部分作品均來自兩間重要的香港畫廊,一是張頌仁先生的漢雅軒;另外就是文少勵的SCHOENI畫廊。
在拍賣圖錄上,只要看到註明這兩間畫廊來源,肯定可以放心投標,當中不少作品,在拍賣史上寫下多次驚人佳績,這亦說明了這兩位老行專獨具慧眼。
文少勵家族珍藏重現
今年5月,在筆者公司的春拍,可以見到一批由文少勵家族收藏的舊作,當中包括了曾梵志的大型《面具》系列油畫、劉少東的自畫像,以及劉煒、王沂東等名家的上世紀90年代早期代表作,均是從未出現在拍場上的「新鮮貨」。
這批高質量的作品重現,令筆者不禁緬懷,已故文少勵對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貢獻。
文少勵是瑞士人,早於1979年創立少勵古董藝術公司,他當時遍訪中國各地,參觀藝術家工作室,包括北京的圓明園村。
他看到這些藝術家,大多沒有任何專業畫廊代理,於是萌發開設畫廊的夢想,並於1992年在香港實現了這一願景。
在西方尚未認識中國當代藝術形式的時代,文少勵憑純粹的熱情和遠見,毫不妥協地引領自己的畫廊,探索中國當代藝術界。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北京開設的阿尚蒂餐廳(1998-2003年)和少勵畫廊(2002-2004年),均在當時對塑造北京的藝術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特別是阿尚蒂餐廳成為時尚的藝術中心(類似於18世紀法國的沙龍文化),許多關於藝術和藝術家的故事,也成為了當地的民間傳說。
當中李貴君、劉煒、祈志龍、王廣義、岳敏君、曾梵志和張曉剛等著名藝術家,經常光顧此處。
文少勵通過香港這個門戶,向世界輸出中國當代藝術,他曾舉辦的展覽,都成了不少人展開收藏藝術的起點。
文少勵於2004年不幸離世,12年的畫廊生意,後來由女兒Nicole接手。
作為中國當代藝術推手的後人,Nicole今天更放眼於一個全球性的策略,在商業以外,更關心藝術的推廣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