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care唯家

wecare唯家80後創辦人由藥房仔做起 一年開6間分店建連鎖品牌|Startup新世代

創業

廣告

近期內地旅客大減,位於遊客區的藥房生意自然大跌。wecare唯家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魏戎鈞(Eddie),10多歲便開始做「藥房仔」,後來曾投資傳統藥房,惜失敗收場;去年重新出發,開設連鎖式藥房,選址住宅區,主力吸納本地客源,受近期社會事件影響相對輕微,一年內開設六間分店,並將發展特許經營業務。

撰文:SmartED編輯部|圖片:新傳媒資料室、受訪者提供

80後的Eddie自言不是讀書材料,中學畢業先修讀了一年建造業課程,打算從事相關工作,惟卻剛巧遇上「沙士」,百業蕭條,僅藥房生意仍然篷勃。當時17歲的Eddie經朋友介紹,開始在觀塘一間傳統藥房工作,起初只是搬搬抬抬,每天工作13小時,月薪為6,000元。

「一間藥房大約有8,000至10,000種貨品,單是奶粉便有200種,我跟著其他同事學習,要將所有價錢記到滾瓜爛熟,因為每種貨品都有顧客詢問,要即時告知價格。」

揭藥典自學藥物知識

因藥房在聯合醫院附近,故有不少人拿著醫生處方來配藥,Eddie也要學習各種藥名、成分、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等。有時顧客拿著吃剩的藥丸來配,老師傅只望一眼,便能憑藥丸中間有沒有一間、有否英文字,或者是光身或糖衣,判斷是哪一種藥,令他大開眼界。

「雖說做藥房仔,但對藥物有認識,能夠向顧客解釋,自我感覺不錯,而且學到這些知識,最終也是屬於自己。」Eddie覺得藥房是可以長遠發展的事業,於是努力學習各種藥物知識,還特地買了一本厚叠叠的藥典,每天放工後自學。由於叔父是藥劑師,Eddie不時向他請教,對方將藥物分門別類,並且以簡單方法解釋,令他學到更多專業知識。

一年半後,Eddie轉到銅鑼灣另一間藥房工作,人工加了一倍,藥房位於酒店旁邊,主攻遊客,生意密度較之前低,但單價較高。其後,Eddie較到朋友開設的藥房工作,當朋友擴充生意,他亦夾份投資,前後投入了六位數字的資金。

受惠於自遊行,朋友的藥房生意愈做愈大,高峰期擁有25間分店,主要集中在旺角,差不多每條人流暢旺的街道都有據點。「當時還未流行拖喼掃貨,內地遊客用手拉車來買,主要購買中成藥、藥油、奶粉及個人護理用品,以洗頭水為例,港人一般只買一支,內地客是數支數支地買,單價平均數百至逾1,000元。」Eddie坦言,當時因應遊客的衣著,就不同產品開價,即所謂的「海鮮價」,若顧客嫌貴,雙方便開始講價。

決意改變行業負面形象

直至2014年前,市場相當興旺,完全不愁生意,但Eddie認為行業要長遠發展,必須建立品牌形象,以連鎖店形式經營,明碼實價,才能改變顧客對藥房的負面印象。然而改革必然經歷陣痛,他和朋友意見不合;後來隨著佔中、限奶令、取消內地一週一行,加上本地人與遊客的衝突,藥房生意由賺變蝕。Eddie覺得意興闌珊,最終於2016年離開藥房這個行業。

Eddie經歷生意失敗,轉做保險代理,但仍念念不忘之前開設連鎖藥房的意念,於是在兩年前開始著手籌備wecare唯家。由於要建立品牌形象,且採用連鎖式經營,故初期投入資金相對龐大,他與朋友合資700萬元作為起動資金。

「wecare唯家並無確切定義,我們希望做到像萬寧、屈臣氏這種連鎖店的感覺,可以說是藥房,也可以說是較小型的超市。」Eddie與團隊先構思概念、室內設計,然後物色店址,首間分店於去年5月在將軍澳厚德邨開業,此後平均每兩至三個月開設一間分店,至今已有六間,其中五間位於商場之內。wecare唯家的分店面積介乎500至800平方呎,每間分店提供約6,000種貨品,主要分為四大類, 分別是生活用品、食品、藥物及美容護膚品。「除了耳熟能詳的日用品,我們在不同地方搜羅適合的產品,包括從日本及南韓直接進口,也有不少是本地品牌。」

wecare唯家為顧客提供具有溫度的服務,尤其注重關懷顧客,例如近期天氣開始乾燥,協助顧客選用紓緩濕疹及皮膚敏感的產品,同時提供生活小貼士,此外店舖不時讓顧客即場試用潤護膚,體驗式推廣更能協助顧客選擇產品。wecare唯家第六間分店於今年4月開業,未幾即遇上社會事件,Eddie坦言有一定影響,拖慢了整體發展計劃,但因選址集中住宅區,主力做街坊生意,影響不算太大,而當中一半分店已達致收支平衡。

吸納加盟商擴展業務

「wecare唯家在裝修、陳設、採購、倉存、物流及人才培訓,均已建立起標準化的系統,我們即將進入第二階段,吸納加盟商,一起發展。」wecare唯家於10月中開始舉行路演及研討會,推介加盟計劃,每間分店的投資額約為200萬元,加盟商主要擔任投資者角色,由wecare唯家代為營運,務求統一服務水平。

藥房賣稀釋洗髮水?

很多人喜歡到傳統藥房購買日用品,因為價格較連鎖店便宜,但不時聽聞貨品質素不同,例如洗髮水較稀,甚至有人懷疑藥房做了手腳,加水開稀來牟利。Eddie解釋:「一般而言,藥房出售的都是真貨,當中部分是『水貨』,即不經代理購入的貨品,雖不是行貨,但絕不是假貨,但很難一一向顧客說明,所以才有這樣的誤會。」

以個人護理品牌多芬(Dove)為例,行貨由台灣製造,水貨大多在馬來西亞製造,所以濃稠度或會有不同。又例如朱古力品牌金莎,行貨來自意大利,水貨則來自英國或馬來西亞,生產商主要因應當地人口味調節,故味道未必與行貨一致。wecare唯家現時亦從不同地方入貨,例如日本及南韓,以納米樂洗衣液為例,來自日本的水貨,售價僅20多元,較超市約30多元便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