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up創業「數位行銷」轉換思考模式 | Startup專欄
撰文:Tim陳景道
一篇吸引客群的好廣告,背後可需要一個團隊絞盡腦汁、耗盡心力,才能發想出有「梗」的好文案。然而,靈感並不是啜手可得。除了要貼近時事外,還需要抓住大眾對於此文案的共鳴,才能吸引到正確的客戶,帶動品牌銷售。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小編沒梗,並不是一天兩天的問題。今天就要帶大家來了解,當小編沒梗時,有哪些常思考模式可以帶你翻轉文案,刺激點閱率!
#1:反向操作
人類會對周遭已經習以為常的事物產生慣性思考。諸如筷子應該要用手拿、水應該是液態的等思考,其實都是慣性思考的代表。反向操作的用意,便是透過打破慣性思考,讓觀眾產生耳目一新的效果的文案產生方式。
像是臺灣全聯福利中心,就曾經以「真人見證」廣告的反向操作,讓觀眾在平時追求完美身材之餘,也提醒自己是時候要給自己放鬆的權利:
(Source)
#2:製造思考盲點
如果說反向思考是破解慣性思考的方法,那麼打破邏輯思考的方法就是製造思考盲點。當人類面對大量資訊處理時,腦中會自行產生一個邏輯,以利分辨資訊。思考盲點便是透過一班人在邏輯思考上會出現的問題,讓觀眾在瀏覽文案的同時,還可以享受找碴的樂趣!
全聯福利中心另一篇文案,就是「製造思考盲點」的最佳例子。大家不妨猜猜,這篇的「思考盲點」在哪裡呢?
(Source)
#3:梗圖產生器
「梗圖產生器」算是文案中最方便的一個。透過「梗圖」,觀眾在瀏覽你的文案時,一下子就能知道這篇文案的結構與核心。此時的文案就像是代公式,只要能貼切地將文案要表達的精神放入梗圖裡,就能產生出一篇精緻且逗趣的文案拉!
像是在國外國內都流行的「What people think I do」梗圖,就是一個適合傳達反諷精神的好例子。小編可以透過揣摩他人看一段人事物的角度,帶出每個人看同一件事情上的落差,製造笑料,引起話題。像是推廣嬰幼兒產品的文案,就可以用這張圖:
(Source)
這張圖透過表現每個角色對帶小孩這件事情的看法,凸顯出家庭主夫、主婦的心酸,如此一來就可以拉近與客戶的距離!
近幾年,因為就業薪資停滯、失業率高居不下,越來越多年輕族群轉而尋求「厭世」精神的慰藉,而「佛系梗圖」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佛系」代表著對於一切物慾的不追求態度,很適合用來傳達黑色幽默。像是主打一個人也能使用的產品時,一篇關於找旅伴的貼文就能引起各位單身男女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