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創業從事網絡推廣 20萬元成本變出7,000萬元收入
撰文: SmartED編輯部︳圖片: 新傳媒資料室、受訪者提供
Go In Marketing共同創辦人Carl Lau與Terry Yan於中一時相識,可算是老友鬼鬼。Terry中七畢業後投身社會,先後做過多份工作,包括銷售員、後勤及客戶服務,並於2010年加入BeeCrazy團購網站。當時正值團購火熱的時代,他從事銷售員,與餐飲、消費品、美容、娛樂等商戶洽談合作,構思各種推廣方案。
從月入六位數到失業
Terry說:「在這之前未有太多網上推廣,很受市場歡迎,自助餐一天之內可售出2,000張餐券,令我感受到這種推廣方式的威力。」
Carl在本地完成大學,然後再往英國修讀國際管理碩士課程,在Terry介紹下,於2013年加入BeeCrazy。Carl最初也是擔任銷售員,其後被擢升至聯席董事,負責管理不同的產品類別,隨著集團於澳洲上市,他負責不同市場的整合工作。兩人於高峰期,每月收入可達六位數字,可惜好景不常,BeeCrazy於2016年4月結束,他們頓然失去工作,並且被拖欠數十萬元薪金,感到相當彷徨。
Carl說:「雖然公司結業與我們無關,但某程度上我們也是失信於顧客,所以公司結束後,我們仍然每天義務工作,替舊客處理追討損失的法律事宜,客戶大多有同理心,明白我們的處境。」
Yahoo!購物早有意邀請兩人幫忙,但當時他們高薪厚職,無意外闖,所以沒有答應;當BeeCrazy結業,對方舊事重提,最終成為兩人新公司Go In Marketing的首個客戶。兩人於2016年8月以近30萬元的積蓄成立Go In Marketing,由於公司業務主力提供服務,入場門檻相對較低。BeeCrazy的舊有客戶失去網上推廣平台,正好可以轉往Yahoo!購物,這個平台包括Yahoo!拍賣、團購及Store,兩人將不同品牌的貨品放上這些渠道銷售,同時構思推廣策略,吸引人們前往網站及購物。
提供一站式服務
最初Go In Marketing在荔枝角租用面積約800平方呎的辦公室,兩人另外聘請一名設計師便開展業務,換燈膽、洗廁所都要落手落腳做,經常做到通宵達旦,往往搭尾班車回家,翌日清晨又回公司工作。不久,Go In Marketing與香港航空建立合作關係,為對方的機上購物雜誌《港航到家》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搜羅商品、出版雜誌以及安排物流。
以前機艙銷售雜誌主力銷售細件貨品,例如首飾及美容產品,抵達目的地時可即時帶走;香港航空的乘客可以選擇較大型的產品,包括家電及行李箱,付款後毋須即時取貨,而是安排運送到指定地點。香港乘客固然覺得方便,內地旅客則可選購內地沒有發售的產品;即使內地有售,在港購買也較具保證。在BeeCrazy工作期間,由於發現日本及台灣的水貨產品很受歡迎,兩人已成立公司,專門做水貨貿易生意,並且自行建立Yobee City網上銷售平台,出售各式產品。
Go In Marketing現時共有三個電商平台,協助客戶銷售產品,當中以飲食產品最多,涵蓋五星級酒店至平民食肆,其次是美容類別,包括美容產品及美容服務。銷售產品需要配合推廣策略,Go In Marketing一向為客戶構思不同點子,協助增加電商平台上的銷售;但隨著科技變化及潮流趨勢,公司不再局限於電商,而是因應客戶需要提供一站式服務,將服務推向前方,得到客戶給與機會,二人不介意以較低價錢嘗試其他領域的工作。
當客戶交託產品或服務,Go In Marketing製作廣告及宣傳內容,然後選取合適的媒介推廣,甚至物色KOL(Key Opinion Leader)或微網紅(micro-influencer),透過社交媒體協助宣傳,催谷人流,從而增加銷售。
助客戶發展海外市場
Go In Marketing最近替Canvas產品製訂宣傳推廣方案,包括製作網上廣告,然後物色合適媒介投放廣告,當顧客感到興趣,點擊廣告便連結至活動網址。顧客輸入個人資料後,便會收到電話短訊,然後憑電話短訊到分店換取試用裝,系統自動儲存顧客的資料,以及整個活動的成效。客戶可以與本身的CRM系統對照,再針對性地向顧客發放其他推廣資訊。
在剛過去的中秋節,Go In Marketing替唐宮小聚手工花系月餅構思產品設計及推廣方案,推出網上猜燈謎活動;同時擔任公關,吸引逾10個媒體報道,結果全部月餅於兩星期內售罄,Go In Marketing甚至協助物流安排。
Carl說:「市面上的公司主要提供斬件式服務,大部分廣告公司著眼於提升關注度,但客戶現時追求的不再只是like、share及comment,而是真正能夠帶來生意。」
Go In Marketing擁有三頭馬車,首先是貿易,除以往的日本及台灣水貨,現時也從南韓、美國、英國、希臘及中東入貨;另外兩頭馬車分別是電商平台及網上推廣,打造完整的生態圈,滿足客戶於整個價值鏈上的需求。
Go In Marketing的未來發展大計,主要因應客戶需要,例如經已獲得某美容品牌的經營權,將協助打開台灣市場,預期今年底或明年初成事。Go In Marketing生意不俗,2017年全年生意額達6,000萬元,去年增至7,200萬元,今年首半年仍有增長,近期更搬往面積達2,400平方呎的新辦公室。Go In Marketing最近獲得業界組織4As(香港廣告商會)認同,加入成為會員,該組織現時共有約50名會員,包括Google、Yahoo!及Facebook等,更能提升客戶信心。
逆市增聘人手
雖然面對市場氣氛不佳,但Go In Marketing是少有仍然計劃增加人手的市場推廣公司。連同兩名創辦人在內,公司現時共有18名員工,計劃於年底增加兩名人手,分別負責營運及銷售的職位。
員工大部分是90後,平均年齡介乎24至26歲,而兩名創辦人生於1989年12月,年底才滿30歲。兩人著重人才,所以無論是哪個職位,每名應徵者均需面試兩次,確保他們的性格能夠切合公司價值觀及文化,避免入職後於短時間內流失。
Carl說:「公司文化開明,大家打成一片,沒有階級觀念,我們偏好經驗較淺的員工,就像一張白紙,讓我們去塑造,思路較為開放。」
他們坦言,公司最初起步時,由於規模及知名度較遜,「人揀你多過你揀人」,但明白這是公司發展必須經歷的陣痛。當公司不斷發展,職位的應徵人數相應增加,才可以開始揀人,而揀到的往往是合適人選,故過去一年員工流失率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