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90後女生創業故事 開水療店 賣繡花鞋 做代購 個個賺錢
撰文:陳谷怡 Smart ED編輯部|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90後聽講座獲創業意念 開BB水療店 月賺10萬元
「90後」蔡俊寶俏修讀大學時,課餘時間陪同母親參加各類水療峰會,因而對水療產生興趣。
畢業後有感嬰幼兒水療在香港並未普及,因此在2014年底,夥拍朋友合資約140萬元,成立嬰幼兒水療店,開業約九個月回本,年初至今,月均淨利潤約10萬元。
因母從事水療行業產生興趣
蔡俊寶俏因為母親從事水療行業,她於中大修讀工商管理系時,課餘時間會陪同母親參加各類水療峰會,因而學會專業水療知識。
畢業後,她曾於貿易公司及基金公司工作,由於對水療行業感興趣,且見嬰幼兒水療公司在港並未普及,故於2014年底與拍檔合資約140萬元,成立嬰幼兒水療店思芭娃娃。
主攻中產媽媽
思芭娃娃選址九龍灣Megabox商場,蔡俊寶俏表示,主要考慮到商場設有足夠的育嬰室,同層有一些嬰幼兒用品公司,可吸引親子顧客。
思芭娃娃為一個月至五歲的嬰幼兒提供水療服務,集合浸浴、游水、按摩及瑜伽等,根據選擇的服務內容,每次用時約40分鐘至1小時,單次收費約300至600元。
主要客戶群為注重健康的中產媽媽
蔡俊寶俏表示,水療有助於嬰幼兒的心肺功能,消化系統及提高睡眠質量等。
另外,初生嬰兒容易有濕疹及皮膚敏感等,故會根據BB需要,在水中加入死海鹽等物料,以改善BB皮膚問題。目前主要客戶群為注重健康的中產媽媽。
店內設有三個獨立水池及一個大池,大池可同時容納三至四個BB。「大池能增加BB之間的互動,一些媽媽還會讓BB在大池開party。」她說。
除水療服務外,思芭娃娃亦銷售嬰幼兒產品,包括死海鹽、沐浴露及潤膚露等,並於一些網購平台銷售,售價由幾十元至約700元,貨源來自歐洲、以色列及俄羅斯等地。
採用體驗式消費
蔡俊寶俏表示,思芭娃娃採用體驗式消費,在做水療過程中使用該些嬰幼兒產品,一些顧客認為產品效果理想,才直接購買,帶動產品銷量。產品銷售目前已佔生意額約五至六成。
現時生意穩定
開業初期,由於缺乏客源,生意較為靜淡。
「家長通常不願冒風險讓BB嘗試新店,我們後來積極建立口碑,現時已有穩定客源。平日約十位客人,週末及節假日客人較多,約20至30人。」她說。
拓展孕婦市場
思芭娃娃生意漸上軌道,年初至今,每月營業額平均約20萬至30萬元,月均淨利潤約10萬元。
除利用網上平台作推廣外,蔡俊寶俏亦會在派發給醫院的親子雜誌刊登廣告;贊助醫院活動,以及參加嬰幼兒展覽等,以增加公司曝光率。
均具備陪月資格
思芭娃娃目前有七位員工,包括四名水療師,均具備陪月資格;其團隊亦有水療顧問:「在創立思芭娃娃初期,或當我們遇到特別案例等情況下,水療顧問會提供意見及指導。」
去年開始向內地發展
去年公司已拓展內地業務,在濟南設有一間分店。蔡俊寶俏表示,內地分店主要採用特許經營形式運作,期望2019年底可於內地增設兩間分店。
「內地開放『二孩政策』,相信未來將有更大的嬰幼兒水療市場。不過我們不會急於擴張,畢竟做好品牌的口碑最重要。」她補充。
另外,蔡俊寶俏亦計劃引入針對孕婦的護理產品,包括預防妊娠紋、皮膚敏感及產後皮膚修護等產品,以開拓新市場。
BB水療貼士
嬰幼兒水療時,必須要使用適合尺寸的水泡,蔡俊寶俏表示,如果水泡不符合BB的頸圍,或會住頸部。
同時,水療室溫度通常要控制於攝氏27度,因店內可能人流較多,保持室溫的同時亦要保持空氣暢通;水溫一般維持在攝氏35至37度。此外,游水時間需控制在約20分鐘,以免BB過於疲憊。
她說:「BB飲奶後45分鐘至一小時內才適宜下水,以免造成不適。另外,由於游水的運動量較大,建議做完水療後可提早用餐的時間。」
入行tips
1.需要有愛心及耐心
2.對水療行業有認識
3.參加展覽作推廣。
90後孫女接手家族傳統生意 賣繡花鞋3個月賺過10萬
提起「繡花鞋」大家可能會聯想到這是很傳統的東西,90後女生Miru年紀輕輕就繼承家中《先達商店》的繡花鞋生意,旺季時生意在2、3個月內可達6位數字。
撰文:Smart ED 編輯部|圖片:胡景禧
一畢業接手生意
Miru自小也有到家中舖頭幫手,畢業後在考慮選擇打工還是接手家中生意時,因修讀平面設計時的畢業作品是研究繡花鞋和重塑品牌而決定把計劃實踐出來,因而接手家中生意。
Miru在製作畢業作品時發現這門生意其實有很多方面都可以發展,例如工作坊或是做collection等,因為當時把整個架構做了出來,畢業後就把計劃付諸實行。
將繡花鞋傳統文化發揚
繡花鞋的生意原本是由Miru的爺爺在1958年創立,中段時因客人開始覺得繡花鞋「老套」而開創了很多新款,例如喱士、花布等較西式的設計,但之後都沒多大變化。Miru形容爺爺經營繡花鞋生意是「過日辰」,主要做熟客生意。到Miru爸爸接手時便開始改良物料,但經營方式仍未改變。
到Miru接手生意後,她目標是傳承這項傳統手藝,不只單單經營商店,Miru還開設工作坊教授學生刺繡,讓客人親自學習,體驗親手造一雙鞋的過程。Miru在工作坊不單只學習整鞋刺繡步驟,還會解釋繡花鞋的歷史,如不同款式及設計的原因、不同刺繡的意思等。
開工作坊除了多一個渠道宣傳店舖外,更可令營業額增加,例如很多工作坊的學生是對手作有興趣而參加,但在接觸過後他們會到店舖買鞋。另一方面,店舖的客人知道繡花鞋是人手做又會對工作坊有興趣,令兩個項目的生意互惠互利。
Miru指在兩個項目中依然是店舖收入較多,皆因工作坊的學生在課堂只會學習刺繡部分,造鞋的工序基本上要由Miru自己一手包辦,當中會花太多時間,如果Miru開太多工作坊就會令店舖的鞋量減少。因為想保存舊有的營業方式,不想店舖變成訂造的店舖,Miru會選擇花時間在造鞋上。
Miru指賣繡花鞋有淡季和旺季之分,例如臨近新年時生意會比較好。在淡季時她就會多開工作坊來幫補收入,她透露,在旺季收入最高2、3個月可達到6位數字。
成為舖頭「生招牌」
Miru已先後被各大媒體訪問,甚至有日本電視台來訪問過。Miru對自己成為店舖的生招牌不抗拒,而且作為女生在宣傳上亦有好處,例如女生可以親自示範繡花鞋如何襯衫等。但她又指雖然不介紹用個人身份宣傳,但不想自己成為焦點,畢竟繡花鞋才是主角。
對於舖頭未來的計劃,Miru一直有收學徒教授做繡花鞋,但全都是part-time型式幫手。另外,她亦有在其他渠道宣揚繡花鞋和刺繡傳統,Miru之前已經寫了一本講關於舖頭故事和講繡花鞋歷史的書,而現在亦在寫一本手工書,讓人不用親身上工作坊亦能學到刺繡。
10萬元創業由代購做起 90後年賺過百萬
10萬元創業10萬元創業10萬元創業1成功例子。10萬元創業成功例子。 在網絡風行的年代,做生意變得相對簡易,令很多人都躍躍欲試,尤其勇於冒險的年輕人。
「90後」倪淑怡(Zoey)大學年代喜歡買衫,找網民一起購買南韓時裝分擔運費,想不到愈做愈大,收入比打工更多,於是辭工創業。
創業第三個年頭,公司營業額逾200萬元,扣除成本後,2017年淨賺逾100萬元。
1991年出生的Zoey,在香港理工大學修讀市場學學士課程時,極度喜歡購物,當時韓風熾熱,她尤其喜歡買南韓時裝。
「當時網購並不太盛行,運費很貴,要購買一定數量才可免運費,於是我想到在Instagram貼圖,吸引有興趣的人落單一起購買。」
首次入貨20,000元
Zoey主要在Gmarket搜尋,找到合心水的便cap下圖片。因當時只有韓文,她便用Google翻譯,然後撰寫簡單介紹,圖文並茂。
有興趣的顧客先在銀行入數,再將入數紙傳給Zoey,她便集合購買,當時只為減輕運費負擔,並無刻意做生意。
有時顧客對某些款式反應熱烈,Zoey連買給自己的一件都賣出,結果她衣櫃內的衣服愈來愈少。
大學三、四年級時,Zoey憑代購每月收入達3,000至4,000元,對於學生來說是相當不俗的兼職。
畢業後,Zoey在廣告及市場推廣公司工作,經常早出晚歸,遇上拍攝廣告的日子,早上9時開工,凌晨2時才下班,翌日又如常上班,令她感到非常沮喪。
就在這時,不少舊客問Zoey何時重開代購,於是她又開始做起代購,並將店名命名Blossom,想不到客量增長極快,不消三個月,收入已超越其月薪,於是她把心一橫,辭掉工作,靠著之前儲起的10萬元積蓄,在2015年初全情投入創業。
Gmarket雖然是南韓網站,但產地未必是南韓,為此Zoey決定親身飛往當地入貨,確保所有貨品都是「南韓製造」。
「我將自己到南韓入貨的過程放上社交媒體,讓顧客直擊,令她們的信心大增。」
Zoey花了約20,000元入貨,選購較多款式,並且在觀塘工廈租用不到100平方呎的單位,將之掛起來展示,吸引喜歡觸摸實物的顧客上門,第一批貨很快便沽清。
此後,Zoey每月均飛往南韓入貨,在東大門的批發市場搜購合適貨品,專攻斯文上班服。
「東大門有七、八個市場,每個有60、70間店,我每次留三天兩夜,要逛逾1,000間店。」
這些批發商場凌晨時份營業,Zoey日間還要回覆顧客查詢,處理落單,整個旅程幾乎沒有睡覺時間。
Zoey最初搭廉航,但因行李另計不划算,之後轉搭傳統航空公司,用盡30公斤行李托運;另再寄三、四箱貨返香港。
每次她大約購入200個款式,每個款式兩至三件,通常是free size,給顧客試身,落實購買的話,需要先付款,然後Blossom再向南韓訂貨,七至十天後交貨避免「磧貨」問題。
最初,Blossom偏重平價貨,後來發覺顧客對質料有一定要求,轉而引入更多中價貨品,上衣約200多元、連身裙約300元、外套逾300元,質料較佳的達600至700元。
生意倍數增長
Blossom與當地的代購公司建立關係,由台灣太太經營,作風老實,長期替公司補貨,Zoey每月親身飛往當地才找數。
聖誕、農曆新年前是銷售高峰期,Zoey在這兩個大節日前,每月飛往當地兩次,確保找到迎合顧客需求的貨品。
2016年初,Blossom搬往同區另一工廈單位,面積達250平方呎,設有兩間試身室,方便顧客試穿,同時瀏覽貨品,一般而言,約一半親身到門市的顧客結果會購物。
Blossom的顧客年齡主要介乎25至35歲,OL為主,平日人均消費約500至1,000元;大節日前夕可達3,000至4,000元。
由於衣服受歡迎,Blossom試著引入更多貨品種類,包括首飾、鞋及手袋,結果發覺鞋的反應最佳,現時佔門市整體生意約三成。
而門市佔Blossom整體生意三成;餘下七成來自網上,主要是facebook,現時專頁「粉絲」人數逾34,000名。
Blossom生意增長可觀,首年營業額近80,000元,翌年增至逾50萬元,去年進一步增至逾200萬元,去年增幅達三倍以上。
扣除入貨、租金及人工後,Blossom利潤約為五成,換句話說,去年賺超過100萬元。
「我希望2019年底前,生意額可再翻一番,屆時可以建構全面的網站,讓顧客自助落單,減輕顧客服務方面的壓力。」Zoey說。
聘請中年女性
Blossom最初開設門市時,Zoey自行打理,但因工作太忙碌,其後聘請了兩名員工幫忙,均是中年女性。
「我不會請後生女,只請30多至40多歲的姨姨,她們沒有甚麼野心,只想找份安樂舒服的工作,做事有交帶,而且顧客不會覺得她們硬銷。」
此外,Blossom聘請了另外一名「姨姨」,透過home office形式負責網上覆單。
網購的高峰期是放工後的時間,Blossom聘請了兩名年輕人負責顧客服務,於晚上10時後至凌晨零時,回覆各項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