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榮茂 香港 投資 房地產 藥店 創業淘金

由藥店夥計到地產大亨 許榮茂身家700億元 發跡史有啟示 | 創業淘金

創業

廣告

【許榮茂・創業淘金】來到香港闖蕩便賺得第一桶金回福建投資,然後在北京地產市場淘金,再往上海大展拳腳,這是世茂集團創辦人許榮茂的發跡歷程。從一無所有的打工仔,到成為億萬富豪,其成功之道是甚麼?

撰文:SmartED編輯部|圖片:unsplash、新傳媒資料庫、istock

許榮茂生於一個醫生世家,自小學習中醫。年近30歲時,他在上世紀70年代末來到香港,第一份工是在藥店當夥計。 當時他只懂說閩南、普通話,後因無法與顧客溝通,便轉到工廠打工。

成功避開股市泡沫

許榮茂並非池中物,在香港時,他染指股票市場,當上證券經紀,還自己創立金融公司。從而發掘其敏銳的判斷能力,以及過人的投資天賦。 1981至1983年,兩年光景他賺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但這筆錢絕沒有外界傳說的五個億那麼多。 「事實上,我後來的資金主要還是靠實業積累起來的,這就是深圳和蘭州的製衣廠。」

他憶說。 也許是意識到股市的錢來得快,去也會容易,許榮茂決定從這片金融泡沫中抽身轉至實業。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將資金投向紡織及成衣,考慮到內地成本低,便到內地興建紡織和成衣廠房,地點選在深圳及甘肅蘭州,產品主要出口美國。

不過,許榮茂最重要的人生機遇是在1989年。那一年,他回到家鄉,不是做紡織和成衣,而是轉軌投資房地產

「這一年我轉做房地產,以前做服裝特別累,員工多,業務量大,但利潤微薄。 「替美國人做加工,等於為他人做嫁衣,成衣後貼上他們的標簽,沒有自己的品牌。這雖然也是實業,但缺少滿足感。 「現在我們建一幢幢雄偉壯麗的大廈,既能美化城市,改善人們生活,又給自己帶來事業成功的欣慰。」

他說。 然後,許榮茂南征北戰,不管樓市是高峰,還是低谷,他的房地產事業卻風生水起。 有人說,他總能在別人看不到的時候看到機遇。

80年代末,當時沒太多人看好內地房地產,許榮茂在家鄉福建投資一系列地產項目開發,在過程中,由於形勢不穩定,他一度放緩發展這些項目,於1991年攜妻帶子遠渡澳洲。

在澳洲,他投入大量資金在悉尼和達爾文市做房地產。 這一次他又成功,由於在澳洲華人社會的影響力,和對當地社會的突出貢獻,他被授予「太平紳士」的榮譽稱號。

然而,內地房地產政策明朗後,他立即回鄉搶地。1993年,在剛獲得「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之稱的福建武夷山,許榮茂投得500畝土地,以2億元資金投資開發旅遊度假區。

1994年北京房地產低落,他卻大舉進入、出手不凡,拿到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10萬平方米地皮,並在北京興建高檔外銷公寓。

2000年北京房地產再現高峰期,惟上海市場正是低谷,許榮茂偏偏力排眾議,將投資重心轉向上海。

2016年2月,萬象集團更改名稱為「世茂股份」,以恒源祥聞名的老牌商業股,改頭換面,並將過去的主業由商業轉型為房地產業。

在樓市不景氣的那幾年,許榮茂卻是開發一個,成功一個。 2016年中,陸家嘴旁邊一個名為「世茂濱江花園」的樓盤預售,引來爭相排隊的火爆場面。

當時,這個佔地22萬平米的樓盤計劃投資逾60億元人民幣,單計拆遷費花了18億元人民幣。 許榮茂表示:「我們目前把不斷創新的理念落實到每一個項目當中。

比如做濱江花園,為推廣二期公寓,一期時的樣板間用了不足五個月就拆掉翻蓋,為甚麽? 「因為半年前你是最好的,半年後不一定。不管在甚麽市場,只要自己做得最好,就有很多機會。」

切忌閉關自守

現在,上海業內說起「高檔住宅」,一定會提及世茂濱江,六幢超高層高檔公寓,以及一幢60層的酒店式; 70%的公寓綠化率,充分展示了許榮茂的投資理念。 他認為作為開發商最忌閉關自守:「經驗、見識狹窄這倒不怕,只要勤奮、虛心。就怕自己覺得自己的產品最好,這是一種心理障礙。

「可能因為大量公務的磨練,包括我現在還喜歡讀書、看報,所以我的想法比起年輕人一點都不差。當我覺得自己落伍的時候,會徹底交班,不會賴在這個位置上影響企業發展。」

談到成功之道,一貫低調的許榮茂只是輕描淡寫地說:「我不覺得自己有甚麽特別的,只是比人家更投入、更用心、更注意細節而已。項目圖紙我要一遍遍看,很多人覺得微不足道的小事,我都認真去做。

「其實,房地產投資自有其訣竅,幾十億元的資金不可能一下子投入,而是2億、3億元分期投入;同時要拼預售,盡快地回籠資金。」

許榮茂說的似乎只是地產業界常識,然而要真正落到實處,除了有過人的膽識之外,精細的計算是必不可少。 其子許世壇都說,父親是個非常細致、嚴謹的人,他埋頭做事,每個細節都認真對待,一盞燈也可以調上幾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