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Mind

打麻雀可預防失智症?MedMind電子麻雀遊戲 靠數據監察長者腦部情況 助測認知障礙

創業

廣告

不少人說打麻雀是有效預防認知障礙症的方法之一,MedMind創辦人是80後及90後的年輕人,他們研發出「腦有記」這個認知障礙症評估應用程式,透過打麻雀遊戲,監察長者腦部情況;從而及早作出診斷,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撰文:Smart ED編輯部|圖片:新傳媒資料室、由受訪者提供

不少長者閒時喜歡打麻雀,除了作為娛樂,也可以幫助預防認知障礙,現時還可以同時監察腦部退化情況。「腦有記」是初創公司MedMind推出的認知障礙症評估應用程式,長者可以自己使用平板電腦或電話玩打麻雀遊戲,或者透過smart table或觸控式投射屏幕,與其他長者一起玩。

玩「腦有記」之前,玩家需要先做一個小測試,讓系統了解其程度,以便配對水準相近的AI玩家,讓長者玩起來更有樂趣;當玩家的水準愈來愈高,遊戲難度將會自動提升。在遊戲過程中,系統會收集玩家認知功能六大範疇的數據,包括集中力、記憶力、手眼協調及執行能力等。

齊腳開枱添樂趣

「腦有記」經歷大半年時間研發,與大學教授、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及社工等跨界別人士合作設計,並於今年初推出首個版本。最初提供給長者中心、老人院舍的長者,讓他們獨自試玩,從中收集意見以便改進,包括按鍵大小、遊戲級數及內容等。

MedMind聯合創辦人及總監Nathan說:「根據中心姑娘反映,他們要從旁指導長者玩這個遊戲,而且長者覺得獨自玩耍無甚樂趣,結果令我們萌生推出可供多名長者一起玩的版本,並剛於11月的樂齡科技博覽中展出。」

透過smart table或觸控式觸控式投射屏幕,多名長者可以一起打麻雀,互相教對方玩法,既不會增加護理人員的工作量,還可以提升長者之間的感情。不過,多名長者一起玩,少不免出現水準不同的情況,故系統的人工智能會因應不同玩家的程度作出調整,讓水平較高的玩家取得難度較高的牌,入門級的玩家則得到較容易「食餬」的組合,讓參與者都能樂在其中。

遊戲並加入真實的打牌、洗牌聲,出牌時需要做推出去的動作,模擬真實麻雀的體驗,並不時有文字及語音提示;遊戲中間加插小測試,例如因應指示做出洗牌動作,了解玩家手眼協調的情況。由於未必經常「夠腳開枱」,長者可以自行下載手機App,以獨立ID登入,便可隨時隨地進行遊戲,系統亦會自動記錄相關數據。

持續監察腦部情況

Nathan說:「『腦有記』與一般電子麻雀遊戲的最大分別是,系統持續收集玩家的數據,分析六大範疇的變化,讓照顧者監察長者的腦部情況,並且適時轉介醫生跟進。」持續收集數據是一個重點,所以若果是特別設計的小遊戲,長者既要重新學習,而且往往玩兩、三個月後就會失去新鮮感,不想繼續;反而麻雀深入民心,經常玩也不會感到厭倦。

認知障礙症初期的病癥極不明顯,容易被誤解為「大頭蝦」、「無記性」,當身邊人發覺有問題,再帶患者去看醫生,往往病情已達中至晚期,錯過了延緩惡化的醫治黃金期。由於認知障礙症目前並無辦法治癒,也無法逆轉,能愈早發現的話,以藥物延緩病情惡化的作用愈大。以往長者中心的社工需要定期為長者進行評估,了解他們患上認知障礙症的傾向,並且撰寫報告,但「腦有記」可自動進行評估及分析,有助減少人手工作壓力。

Nathan是90後,2015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其後加入藥廠工作,接觸到治療認知障礙症的藥物,亦認識了一些精神科醫生,明白到這個病症的情況,因而萌生希望透過科技幫助患者的念頭。MedMind業務發展主管Hayley是80後,2010於英國完成學業,取得工商管理學位,其後回流香港工作,先後從事不同行業。

Hayley之前曾與其他伙伴創辦start up公司,產品重點是篩選認知障礙患者,但她發覺要處理認知障礙這個病症,持續訓練比篩選更加重要,於是與Nathan及一名IT背景的朋友一起創辦MedMind。

微調後進入不同市場

三人投資數十萬元,加上從香港理工大學及政府取得數十萬元的創業資金,於去年4月成立公司,並於今年初成為香港科技園的培育公司。「腦有記」由年初至今,經已推展至逾10間長者中心及老人院舍,並由焦點小組推展至更多院友,合共覆蓋數百名長者。

「現時『腦有記』是freemium模式,可免費試用,需要更多訓練內容及詳細報告才付費,但我們計劃於2020年初開始收費,傾向是年費形式,並因應使用的長者人數計算。」

MedMind現階段主力發展B2B模式,雖然也有B2C模式,可供長者下載在家中玩,但並非正式公開,當遊戲更成熟,將會公開讓一般人下載。另外,因麻雀在不同的華人地區有不同的變化,例如台灣牌、上海牌、四川牌,甚至是日本也有類似玩意,故此「腦有記」會因應文化微調,以便能進入不同市場,並剛於11月中在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中展出。

除了發展不同市場, MedMind將因應認知障礙症研發不同的遊戲,這些遊戲均是長者耳熟能詳,而且有相關研究證明有助預防該疾病。Nathan對腦部疾病感興趣,除了希望透過科技協助認知障礙症的患者,期望日後進一步照顧其他相關患者,例如精神病、情緒病及中風後遺症等。Hayley說:「現時商業社會將焦點放在新生嬰兒、年輕人,其實長者也應當擁有享受生活的福利,令他們愉快地度過銀齡歲月。」

科技協助關顧長者

西貢社區中心設有長者日間中心,每天照顧約15名長者;另同時提供鄉郊長者服務,為附近逾100條村的長者,在住處附近如村公所,提供長者服務,兩種服務覆蓋數百名長者。長者日間中心主要照顧體弱的長者,包括行動不便或患有認知障礙,長者每天到來,可與朋友閒話家常,或者參與各式系統性訓練,例如做運動。

西貢社區中心服務發展經理Michael說:「日間中心的長者,約一半患有認知障礙症,我們針對性地提供延緩惡化的訓練,至於並未確診患有此症的長者,亦會接受預防性的訓練,主要是唱歌或做手工。」

該中心採用不約束形式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不會縛著他們,讓他們在中心內游走,而部分患者有行為及情緒問題,中心需要額外聘請人手協助照顧。長者服務業界一直希望科技能夠協助解決部分問題,西貢社區中心曾經購買Switch遊戲機,讓長者玩賽車以及體感遊戲。

「我們嘗試給相對活躍的長者玩,但他們表現並不熱衷,因為操作有難度,而且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

該中心於數個月前引入MedMind「腦有記」遊戲,嘗試給日間中心的長者試玩,小部分長者,尤其是年逾90歲的,由於手指不靈活、視力不佳,對遊戲感到抗拒;相對年輕的長者覺得新奇,願意試玩。日間中心設有休閒時段,供長者休息,有時會推出小活動,例如穿珠仔、寫書法或畫畫,現時可以提供平板電腦,讓他們玩打麻雀遊戲,自行做訓練。

「長者是否身體不適,我們可以用肉眼判斷,但反應是否變差,未必即時察覺,透過『腦有記』遊戲,大數據可以協助我們監察,讓我們以科學化方法向家人講解情況。」

中心定期替長者進行認知障礙評估,但他們普遍帶點抗拒,現時可在不知不覺間進行,而且毋須逐個花時間做,讓員工有更多時間照顧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