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仔變大事業 三母女商場開店創業

創業

廣告

近年流行手作,不少人發揮自家手藝創作商品,以獨一無二及全手工製作為賣點,吸引人們注意。不過,手作耗費精神及時間,成本高昂,利潤絕對不及大量生產,較難發展成一盤大生意。容氏三母女以精湛手藝,製作花卉主題首飾,以Pamycarie為品牌,由擺地攤開始,到開設pop up store,近日正式在商場開設固定實體店,逐步將手作事業發揚光大。

Pamycarie由容氏三母女創辦,分別是媽媽Queenie,姐姐Pamela及妹妹Carrie,一切源自Queenie的精湛手藝。 Queenie原本做秘書,直至兩名女兒即將升中時辭掉工作,並利用空閒時間學習自小喜歡的人造花手藝,包括樹脂黏土、輕黏土及絲花。

由手作市集開始

Queenie修讀的是日本的證書課程,經常要做大量功課,包括製作全型的樹脂黏土花,耳濡目染之下,兩名女兒也對這門手藝產生興趣,玩黏土成為最佳的親子活動。

「我前後花了四年時間學習,取得三門手藝的證書,預備日後開班,正式轉行。」Queenie說。

其後Queenie開始在社區中心教班,丈夫見她這樣認真,雙方洽談後,決定在大圍開設400平方呎的工作室,除了方便開班外,也可以讓她安心創作。

「初時學生人數不多,主要是靠口碑,當時的收入僅夠交租。」 兩名女兒開始長大,經常佩戴媽媽及自己製作的飾物回校,同學看見無不嘖嘖稱奇,令她們對自己的手藝更有信心。

Pamela及Carrie先後入讀香港理工大學的環境及室內設計系,有見當年手作市集興起,兩姐妹便與媽媽小試牛刀,在這些市集推出全手作的手鈪、耳環等佩飾,當時還未以花卉為主題。

由於反應不俗,三人再下一城,參加大型市集;及後受邀到荔枝角D2 Place開設為期兩個月的pop up store,然後再到尖沙咀K11開設為期一年的pop up store,直至近期於K11開設固定店舖。

Pamycarie初期擺市集,成本較低,每次均是將之前賺到的利潤再投資。直至K11的pop up store,投資額達六位數字,三人平均分擔,各出五位數字資金。

Pamela說:「我們將成本控制得很好,因為很多東西都是自己做,沒有請師傅幫手,20,000元已搞掂所有裝修。」 在K11的一年,三人除賺到工資外,也有不俗利潤,所以這次才決定再度投資六位數字,搬往面積達450平方呎的固定店舖,並且簽下三年租約。

時令花朵做主題

這次新店也由三人落手落腳裝修,地板自行設計及鋪砌,牆身自行粉飾,並且配搭不同傢具。 新店最特別之處是,門口位置擺放一個花卉百子櫃,內裏擺放了各式花朵的半製成品,顧客可隨意挑選,拼湊出獨一無二的款式。

除度身訂做外,新店亦展示出另外三個現貨的產品系列,分別是花卉、基本及婚嫁系列,當中基本系列沒有花朵,款式較為簡約。 三人希望進一步發展婚嫁系列,不少準新娘拿著婚紗或花球的照片前來,要求設計配合的首飾如皇冠,2017年 Pamycarie首次參加婚紗展,據悉反應不俗。

由最多36朵花拼湊而成的花球耳環是Pamycarie的王牌產品,顧客喜歡其手工精細,而且市面較少類似款式,售價由680至880元。

Pamela說:「我們擺了數次市集後,發覺很多顧客都喜歡花卉主題的首飾,而父母曾經開過花店,希望將來有機會再開店,便順理成章以花卉首飾做Pamycarie的定位。」

Queenie修讀證書課程時,已學習了逾40種花的製作方法;加上不斷鑽研,基本上想得到的花,她們都可以製作出來。 Pamycarie因應時節,以不同的花卉做主題,例如農曆新年是牡丹、情人節是玫瑰、春天是櫻花等,除現買或訂做外,還會開班授徒。

Carrie說:「我們定期開班,可以是單對單,或者三至六名學生的小班,節日前夕幾乎每天都開班,即使平日,顧客即興想學,我們也可盡量安排。」

網店吸納海外顧客

臨近大節日,例如聖誕節或情人節,不少男性前來上堂,希望為女友親手製作獨一無二的配飾。 顧客主要學習將不同配件拼湊在一起的技巧,例如將36朵小花拼成花球耳環;加上水晶及不同的金屬配件,但不會由零開始製作樹脂黏土花,因為這門技巧需要數以年計的時間學習,也是品牌的秘密,以防抄襲。

Pamycarie的主要顧客是18至36歲的女性,也有不少女童及成熟女性。以實體店舖而言,本地與遊客各佔一半;網店則以外國顧客較多,包括日本、台灣、泰國、南韓等。 因是手作品牌,三人落手落腳分擔所有工作, Queenie主力做產品設計;Pamela負責店舖、接待顧客;Carrie負責網上事宜,包括網店、社交媒體推廣等。

「我們計劃推出更多產品系列,例如小朋友的頭飾、胸針等,同時與不同網上平台合作,也會在不同區域開設小型pop up store,測試各區市場反應。」Pamela說。

延伸閱讀:

3個靚太成功創業 有人10萬蚊做本3個月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