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元創業 煉成千億市值公司 安踏丁世忠靠智慧創新贏李寧|創業淘金|名人視野|富豪智慧
撰文:Smart ED編輯部|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unsplash
「晉江是絲綢之路的登陸點,晉江人是阿拉伯人的後裔,阿拉伯人比較好鬥、好戰、好掠奪,這是經商最基本的天分。在這個地域,爭的精神、搏的精神,不服輸的精神,掠奪精神特別強,注定這個地帶有很多企業家,未來做大也是可能的。」
人稱「晉江系」代表人物的安踏體育創始人丁世忠,曾經如此感慨,雖然他常被視作不善言辭,甚至帶著一股桀驁的氣質,也曾豪言,安踏的目標是超過李寧,而他後來也真的做到了。
同樣是內地知名品牌,李寧憑藉「體操王子」的光環,在其最熟悉的領域打造內地第一的體育品牌;而丁世忠則為草根階層出身,從售賣家庭手工作坊的運動鞋起家,少年時期開始自謀出路。
兒時為國際品牌貼商標 上世紀80年代初,晉江陳埭鎮依靠海外的僑民訂單,開辦了一批製鞋作坊,丁世忠父親也在其列。
丁世忠從小看著家人和鄉里人以低價接OEM(代工)訂單,將半手工造成的鞋,貼上耐克(Nike)等國際大品牌商標,然後遠銷海外。
1987年,丁世忠帶著父親給他的10,000元人民幣,以及600對鞋到達北京,當時才17歲,就在北京一些重要商圈的主流商場開設晉江鞋專櫃,生意火爆。 在北京經營的四年,丁世忠賺了「第一桶金」(20萬元人民幣),他思考:「為甚麼代工的鞋只能賣到十幾元,而擺在店裏的品牌鞋卻能賣到數百元?」
他也許是內地最早開始思考有關「中國製造升級」的一小部分人,並毅然選擇做自己的品牌,打開內銷市場。
1999年,安踏斥資80萬元人民幣,簽約乒乓球世界冠軍孔令輝作代言人,還以500萬元人民幣在央視體育頻道的黃金時段,展開了大規模的「廣告轟炸」。 學歷不高但好學敢學 安踏「我選擇,我喜歡」的口號,一時之間紅遍大江南北。
當時有不少人不理解他的選擇,放棄大筆代工訂單的機會,從零開始建立品牌形象,以及全國分銷渠道,這風險似乎太大。
其後,Nike等國際大品牌撤走晉江,一下子失去「財神」的代工廠房老闆們才如夢初醒,丁世忠卻早已走上自有品牌之路。 除了勇敢無畏的創業家精神之外,丁世忠還非常好學,儘管他的學歷只是初中畢業,但好學精神一直伴隨著他。
「我最大的優點就是敢學; 我最大的個性就是不斷地否定自己。」丁世忠曾如此評價自己。 儘管學歷不高,但他敢用有文化的人。安踏公司總部,集中了許多晉江地區前跨國公司高管,公司60%的總監或副總監都來自Nike、沃爾瑪(Walmart)、寶潔(P & G)等跨國企業。 同
時,丁世忠請來智威湯遜為其做廣告策劃;用科爾尼、麥肯錫等國際知名公司為其製定發展戰略;用摩根士丹利為安踏提供上市承銷服務;用美世諮詢公司為其做人力資源管理。
對於這些國際化的合作夥伴,他認為,與其合作不能盲目迷信,而是要這些大公司拿出實力來比較,讓國際化公司中,最優秀、最能了解安踏;能為安踏拿出最佳方案的公司,獲得雙方合作資格。
2004年以前,丁世忠一直認為公司不缺錢,也從未考慮進入資本市場,甚至拒絕外來投資者,因為當時他不捨得放權,事必躬親。 然而,其後他逐漸意識到,上市不只是集資,還可以使公司治理規範化,消除家族企業的管理弊病,這更能吸引人才。
2007年7月,丁世忠帶領安踏赴香港上市,公司由家族企業搖身一變成為上市公司。 不過,丁世忠卻說:「現在我們是這個行業最有錢的公司,這些錢儘管可以花掉,但要保證一點,每花一分錢,都要產生價值。」 事實上,「有捨才有得」這道理,已經成為丁世忠的一種智慧。 與其他家族企業相似,丁世忠也曾遇上從家族企業到上市公司轉變過程中的難題。
他借助父親在家族內的號召力,以及自己的成功經歷所樹立的威信,勸說家族成員交出大權,只保留精於生產管理的一位兄長。
直至2004年,他已將大部分高級管理職位,轉至外聘的專業經理人。 現今,丁世忠已將放權作為公司的一項制度建設,安踏每個部門總監皆獲得授權,實行推廣這種全新的管理方式後,他將自己從繁雜的公司事務中解放出來。 他只需要做一個戰略家應該做的事情——獲取和吸收有用的訊息;與員工進行交流;思考公司的戰略層面的大方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