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棄大學高職去創業 搞醫療3D打印 生意愈做愈大 | 創業個案 | 80後創業 | Startup
撰文:SmartED編輯部|圖片:新傳媒資料庫
佰盛立醫學三維科技有限公司(簡稱Persona)行政總裁Louis Sze畢業於香港大學工業工程學系,其後取得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學位,畢業後在香港理工大學工業中心內的3D打印中心擔任工程師,進行職業培訓及應用研究。
3D打印出現已超過30年,香港理工大學逾20年前引入相關科技,可說是亞太區應用的起源之一。
科研與應用結合
早期的3D打印主要應用於航天及醫療,前者在港並不發達,故專注於後者,而香港理工大學本身沒有醫學院,所以經常與其他大學的醫學院合作。
2010年,香港理工大學與中文大學合作,將3D打印應用於治療骨科腫瘤,成為全球先驅,據悉當時僅香港及法國有這方面的應用。
五年前,Louis開始以兼讀形式修讀關於醫學骨科的博士課程,曾經前往英國交流三個月,因而結識一班同道中人。
Louis說:「英國當地大學的醫學院,支持以商業形式運作的機構,自成一個生態系統,醫生從病例歸納治療方法,然後研發3D打印的組件,再作臨床應用,完全自給自足。」
Louis發覺香港的情況是,大學著重學術研究,未能以商業模式運作,故未能夠研發出完全符合需求的3D打印產品,而他的背景可以填補這個空缺,於是返港後辭職。
為醫學院製作教學模型
其後Louis到一間本地從事航天零部件的生產商應徵,對方發覺他的背景,很適合發展專攻醫療3D打印的業務,於是與他合作創業,在2015年成立Persona。
由於3D打印是相當專門的學科,Louis離開香港理工大學後,人才出現斷層,無法繼續提供服務,以前的合作夥伴成為Persona的客戶。
以複雜的骨科手術而言,醫生為了找出問題所在,會建議患者照X光、電腦掃描、超聲波或磁力共振,利用這些方法得出2D及3D影像。
Persona可以透過軟件處理這些影像,然後打印出所需要的模型,包括去除旁邊無關重要的東西,讓醫生掌握實際問題所在,比只在電腦觀看清晰得多。
「我們因應醫生的要求,找尋合適的物料打印出模型,若只作觀察,硬膠物料已可以;若需要帶入手術室,便需要可作高溫消毒的物料;若要掌握細微裂痕,使用透明物料更佳。」
Persona同時可以為醫學院製作教學模型,例如不同的器官,甚至是仿製人骨,連用手術刀切割的感覺也與真實相似,解決屍體不足的問題。
前後投入數百萬元
Persona的初期客戶以公立醫院為主,近年私家醫院也開始使用3D打印,主力集中於改善患者外觀。 例如病人做完隆鼻手術後,睡覺隨意郁動便有可能移位,這時可用3D打印製作外固定用的鼻套。
「3D打印的優點是精準度,相差5mm看似微不足道,但在手術當中隨時起著關鍵作用。」
假若大腿骨發現腫瘤,需要切除病變部分,再在市場上物色人造關節,礙於人造關節並非訂製,醫生可能將整個關節切除,當中包括健康正常的部分。
這時可先因應病變位置,以3D打印製作手術導板,醫生在關節放上這件工具,下刀非常精準,能夠只切除病變部分,然後裝上打印的人造部分,便能有效保留更多健康的軟組織,例如韌帶,保留活動能力。
本地難以覓得同時擁有3D打印及醫學背景的人才
Persona需要進行大量教育工作,讓醫生明白3D打印的好處,故經常要站在醫生的立場設想,找尋降低成本的方法。 以打印盆骨為例,若要製作一個多色的模型,隨時要花30,000至40,000元。
Persona將不同部分拆件,分開用不同的打印機,打印單色或雙色組件,然後再組裝,費用可大幅減至7,000至8,000元。
Persona於2017年成為科學園的租戶,同時開拓更多業務,包括代理打印機及處理3D影像的軟件。 此外,Persona計劃發展更多可量產的產品,如矯形鞋墊,現時由足部矯形師量身訂製的鞋墊,由1,000多元至近10,000元。
訂造鞋墊一般以石膏模塑形,工序繁複而耗時,3D打印的話價格可減至數百元。 Persona的客戶來自地、澳門、深圳、廣州、英國,及以色列,生意每年都有增長,母公司分階段注資擴充業務,至今投入數百萬元。
連Louis在內,Persona現有六名員工,每年需要增聘兩至三名,惟本地無法覓得同時擁有3D打印及醫學背景的人才,所以招聘人才相當困難,期望政府盡快落實外勞快批的政策,從外地引入人才。
3D打印的終極目標
Persona現時主要為客戶打印模型,或者製作手術工具,暫時主要使用塑膠這種物料。
3D打印還可以製作植入人體的部分,所用物料包括鈦金屬、不銹鋼、指定塑膠及生物陶瓷,不過這些物料需要經過臨床測試,以及取得認證。
3D打印終極目標是細胞打印,從人體抽取幹細胞,然後加以培植,加入蛋白質後,可以打印出皮膚、心瓣、眼角膜或其他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