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淘金】1年融資逾3億元 投資逾60間公司 分眾江南春成電梯廣告市場霸主
撰文:Smart ED編輯部|圖片:unsplash、新傳媒資料室、網站圖片
江南春放棄夢想轉做商人
江南春原本只是個詩人,他成長起來的時代,給了他成為詩人的土壤。
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內地,文學風氣盛行,江南春1991年進入華東師範大學後,成為詩社社長,並嚮往著成為一名詩人或文學評論家。
不過,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推動內地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商業化浪潮沖擊了整個社會。
識時務者為俊傑,在校園裏充滿文人夢想的江南春,毅然地放棄了詩歌和詩人的夢想,轉型成為商人,進入廣告行業。
1994年,他加入永怡廣告公司。第一桶金是為無錫的一項市政工程做戶外創意,賺得50萬元人民幣。
到1999年,永怡的收入已經達到1.5億元人民幣,在行業內都小有名氣。
在永怡作了十年廣告代理的江南春,因為互聯網泡沫的破滅,驚覺自己原來處在產業最脆弱的位置,一直只能在爭搶客戶廣告代理的低層次上糾纏。
獨具慧眼拓電梯廣告市場
他開始苦苦思索一種新的產業模式,而一張電梯間的海報,讓江南春看到了人們無聊等待時的無限價值——分眾傳媒由此誕生。
江南春一直認為,當愈來愈多的產品進入市場時,自己的產品是否能做到差異化,能讓用戶選擇自己而不是他人,對企業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企業經營的最終成果應該是用戶認知,有認知才能有選擇,必須在消費者的心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他曾談到,成功的定位營銷,是要找到一個新的角度,開闢一個新的領域,在一片沒有人經過的荒野中走出一條新的道路。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有時刻保持創新思維,才能生存下去。
這也正是分眾的理念,比如其他人都將全部精力放在內容上時,分眾卻選擇了渠道;而江南春選擇作為獨闢蹊徑的突破口,就是廣告主非常在意的地理位置。
提起戶外廣告投放,業界公認的最佳位置就必須在上海徐家匯、北京國貿等繁華商業區佔據最顯眼的地段。
但是,當分眾於2002年想去做戶外廣告時才發現,那些公認的「黃金位置」,早已被佔領。
「我們不再坐在那裏去觀察一個地理位置的好壞,即放棄了從地理位置解決問題,而選擇了從人的角度出發進行思考。因為所有人的生活都有一定的規律和軌跡,所以我們就在想能不能利用這些規律和軌跡,讓廣告和人們頻繁相遇。於是,電梯的創意誕生了。」
分眾上下一致認為找到了一個核心場景,這個核心場景,每個人每天都必須經過,就是公寓樓和寫字樓的電梯口。
江南春指出,這並不是孤注一擲,而是深思熟慮的創新想法,後續的結果也證明了分眾當年決定的正確。
「在分眾人眼中,如果說在央視的黃金時段打廣告,能讓10億人看三遍,那我們想做的就是讓1億人看30遍。」
2003年,分眾剛成立,當時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業務不斷燒錢;加上「沙士」肆虐的衝擊,令分眾的廣告銷售業績慘淡。
那時候江南春再也拿不出錢來投入分眾的市場運作了,在這生死存亡關頭,江南春意識到,要拓寬廣告覆蓋面,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於是他決定引入國際資本。
藉融資併購高速發展
2003年5月,分眾獲得日本軟銀公司的投資,拉開了瘋狂融資的大幕。
2004年4月,曾經成功投資李寧及蒙牛等公司的鼎暉國際攜手百度等,向分眾傳媒投資1,250萬美元,這筆錢大大推動了分眾向全國發展的腳步。
同年11月,美國最大投資銀行高盛、歐洲最大風險投資基金英國3i集團,向分眾傳媒投資3,000萬美元。
至此,分眾在2004年一年的融資總額達到了4,250萬美元(折合約3億3千萬港元),登上了十年來內地廣告傳媒業私募融資的頂峰。
2007年4月,分眾又成功完成了以鼎暉投資基金為首的國際基金的第二輪私募股權融資。
短短三年時間,分眾傳媒成功運作了多次私募股權融資,並引入幾家國際頂級機構。
江南春並沒有被這種成功沖昏頭腦,他很清醒的明白到,即使自己目前有很強的融資能力,但也不能一味地依靠融資,應該見好就收。
有了足夠的資本後,分眾基本停下了融資步伐,開始尋求更長遠發展途徑。
在2006年,分資頻頻出擊,先後併購了於內地樓宇視頻領域排名第二、第三位的聚眾傳媒、框架媒介的液晶屏業務,還將最大的公寓電梯媒體營運商框架媒介、最大的賣場視頻媒體營運商璽誠傳媒等全資收入囊中;並通過收購成功進入互聯網廣告和手機無線廣告領域。
在2005至2007年期間,分眾先後投資和收購了60多家公司,耗資約16億美元,成為內地樓宇媒體市場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