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族應襯早加購危疾保 享最高承保範圍|劉啟明
撰文:劉啟明|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unsplash
讀者伍小姐今年28歲,現職公關主任,目前月入23,000元。入職以來一直保持良好的儲蓄習慣,但保障方面,只有公司所提供的團體醫保及一份終身人壽保險,故來信詢問應如何檢視現有保障,為個人及家人提升「安全感」。伍小姐健康良好,職業風險低,筆者會集中建議輔助醫保及危疾保兩項產品。輔助醫保是一份健康保障,專為團體醫保的僱員而設,性價比高,以超低保費提供額外住院及手術賠償。即使受保人面對高昂醫療開支,在扣除團體醫保的保額後,餘額仍可向第三方保險公司作額外賠償,進一步減輕自付風險。
惟要注意的是,其一,輔助醫保一般設有「墊底費」,首30,000至40,000元不賠,所以賠償步驟應先由團體醫保開始;餘額再向輔助醫保索償。其二,伍小姐的健康狀況,在投保時已經被「鎖定」,即使轉工後新公司沒有提供團體醫保,甚至自身健康狀況變差,都享有免驗身免核保的權利,將輔助醫保轉為標準醫保,繼續為受保人的新舊症提供標準保障。
換句話說,只有趁年輕健康時投保,才可享有保單最高的承保範圍。危疾保與輔助醫保的主要分別,在於前者是一份收入保障,用作解決短期財務責任。現時坊間新式危疾產品主要由早期疾病、嚴重疾病、多重保障、增值服務及人壽儲蓄五個部分組成。
賠償總額一般由保額500%起,相對於舊式危疾保,條款更為寛鬆,觸發賠償的機會更高,可謂業界一大突破。
助減輕財務責任
伍小姐身為家庭支柱,單靠有限度的團體人壽是不足以應付所有財務責任的,萬一染上重病失去工作能力,家人的生活便會受到嚴重影響。此時危疾保單便會發揮作用,賠償100%保額應急,減輕眼前的財務責任,如家用、供樓及學費等必要支出,令病者可以安心休養。即使已作出首次賠償,保單合約並不會因此而中斷,反而繼續生效多重保障。倘若病情在將來惡化、復發、甚至轉移,在合理的等候期後,保險公司會再度履行合約承諾,向受保人發放第二次100%保額,如此類推,直至保額倍數完全耗盡為止。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危疾保都是儲蓄分紅險,若受保人在若干年後患上的疾病,不符合保單定義而未能觸發賠償,都可以透過全數退保來獲得現金價值救急,只要保單合約滾存期愈長,保證現金價值及紅利理論上愈高,令受保人更有預算。
理財需要因人而異,亦會隨時間有所改變,萬一出現缺口須盡快修補。建議投保前最緊要清楚了解保單條款,並衡量負擔能力,才會選擇到合適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