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奉旨「有事唔賠」?揭保險投訴節目3大疑點:電視台只求刷流量
早前電視台播出的一宗保險投訴,資料顯示,事主於2018年12月14日購買高端醫保,免賠額2萬元。2020年底確診肺癌,到公立醫院求醫並接受化療及免疫治療。
至2022年3月,病情急速惡化,事主轉到私家醫院求醫,但最終於5月20日不幸離世。
投訴人聲稱是事主丈夫,指控保險公司未有就事主癌症治療開支全數賠償,以及拖延賠償,令他面對財務困難。與「行姐」一樣,該節目也充滿疑點:
疑點1:事主真正的確診日期
節目一份文件中顯示,事主最早的索賠日期為2020年10月28日,並非電視節目所說的「2020年底」,而且事主的高端醫保有2萬元免賠額,除非醫療開支相當巨大,否則事主不會主動申請賠償。
換言之,事主的健康有機會更早出現問題,而沒有向保險公司申報,這會對其他保險人造成不公平。
到底事主是否只有這一份醫療保險?到底事主在投保前是否已發現大病,但沒有如實報告?當利益在前,到底投保人有否隱瞞對他們不利的資訊?這都需要理賠部門須花時間處理。
節目完全無視這些情況,僅僅指控保險公司花太長時間處理賠償,也未有向醫管局查問院方何時將醫療報告交至保險公司,而假設醫院在事件中完全沒有責任,對保險公司並不公道。
疑點2:投訴人是否無知?
投訴節目中,往往將投訴人或受害人包裝成無知的人,才被受騙,例如在「行姐」的保險投訴中,節目嘗試將她包裝成不黯世事的「師奶」,卻沒有指出她在美國大學畢業的事實,可以理解保險條款細則。
在今次節目中,投訴人聲稱不知道高端保險也有藥物不獲賠償。但片段中卻顯示一段與保險經紀的whatsapp 對話截圖,投訴人或事主在2022年3月7日,主動查詢一些藥能否得到保障,反映投訴人早已知道個別藥物有機會不獲賠償。
事實上,由首次索賠日期至whatsapp 對話截圖,已經過接近一年半的時間,期間投訴人經常索賠,並與保險經紀交流,是否完全不知道保險的細則及條款,非常值得懷疑。然而節目從沒有質疑這一點,嘗試利用無知,無法了解保險條款細則等濛混過關。
疑點3:描述保險公司賠償方案混亂
由於事主不幸逝世,加上保險公司就賠償方面的延誤,致協助付費的投訴人需處理好事主的遺產承辦才取得賠償,聲稱有財務困難。保險公司向投訴人提出的解決方案,除了作出幾乎全額賠償外,並額外提供110萬元免息貸款供投訴人周轉,以解決財務困難。
節目未有仔細提及有關方案的用意,卻顯示不完整字句質疑為何文件有保密條款,及用旁述「幫」投訴人表示拒絕有關方案。然而,與「行姐」公開投訴有別,今次連投訴人的姓氏、樣貌及聲音皆模糊化處理,製作組如何肯定投訴人確實拒絕該方案呢?
事實上,投訴人求財,電視節目求流量,觀眾及已購買保險的人則為自身利益,往往都將保險公司描繪成「無事收錢,有事唔賠」的奸商,所以這些投訴節目往往有「人氣」。然而,節目組仍須努力磨練,才能更有技巧地隱瞞對他們不利的資訊。但這半年來,進步並不大。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