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園支援科研至生產|帶動香港經濟及新型工業化發展
香港科技園公司首席企業發展總監姚慶良博士致開幕詞時說:「配合《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中『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方向,『工業邨』於2021年重新定位為『創新園』,利用園內的先進設備及基建,協助業界推動創新製造發展、把握創新科技應用的機遇,同時為香港帶來更多就業機會,促進多元經濟發展。」
三個創新園合共佔地超過200公頃,每個創新園各有側重行業,大埔設立GMP中心、PMC(精密製造中心)及MARS(醫療用品製造中心) ;將軍澳設有DT Hub(數據技術中心)、AMC(先進製造業中心) ;元朗的微電子中心(MEC)將於明年中投入運作。
支援醫療相關研發
從事醫療器材科技的美時醫療於2008年成立,主力研發及製造磁力共振系統(MRI),於去年進駐創新園,面積達40,000平方呎,設有八條生產線。
美時醫療首席運營官楊思敏說:「創新園為我們提供各方面的支援,包括硬件的風火水電氣;軟件方面,協助我們提早完成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認證的申請,節省大量時間,讓我們能夠集中做好產品,同時正式試產。」
美時醫療創下了四個全球第一,包括開放式MRI、兒科、乳腺癌篩查及寵物MRI,公司將繼續研發不同的機種,並且研究AI自動檢查系統,提升相關系統的使用率,以減低輪候時間。
2003年沙士爆發後,袁國勇教授及劉樂庭教授已著手研發檢測方案,劉教授期後更聯同霍文遜醫生成立新發病毒診斷公司,使用分子生物技術,一個採樣能夠同時檢測超過40種病原體,需時約為1小時,將原本需要在實驗室進行的檢測技術自動化及平民化。
新發病毒診斷公司去年獲科技園公司邀請進駐大埔創新園的MARS中心,以便在無塵車間進行研究及創新製造,現時進入試產階段,廠房已符合生產醫療設備國際標凖,並且已啟動各種產品認證,為未來量產進行準備。
新發病毒診斷公司創辦成員及高級工程總監曾鈺麟博士說:「我們研發的是平台技術,能夠涵蓋非醫療範圍,日後有望與不同範疇的夥伴合作,就環境、獸類及家禽進行檢測及篩查。」
食材加添變化
從事農業科技的綠芝園最初在觀塘的工廠大廈,透過魚菜共生的理念,發展垂直式室內耕種,水耕種植各種蔬菜及香草,後取得光譜技術專利,透過光譜改變農作物的形態、顏色及味道。
綠芝園行政總裁及創辦人譚嗣籇說:「疫情期間,人們即使有錢,亦未必可以買到食物,令全球更加關注自給自足,我們的貨櫃式種植方案因而受到注目。」
綠芝園在五年前搬到創新園,加入更多自動化應用,同時獲科技園公司介紹人脈,包括邀請海外訪客到廠房參觀,協助開拓國際市場。
成立於1957年聯泰行主要從事雞蛋貿易,但是生意愈來愈難做,而且行業難以有巨大變化。
聯泰行董事總經理楊金炎說:「我憑著一股傻勁,在2013年成立聯泰香港鮮蛋液有限公司,在歐洲進口消毒設備,為雞蛋進行巴斯德消毒,從而製作鮮蛋液,供應給本地的餐廳及中央廚房等。」
該公司於兩年前進入大埔創新園,以工業4.0規格生產鮮蛋液,現正開始進行試產,並且在早前在香港科技園舉行的「開心香港」活動,推出零售的蛋白液,方便人們在家中烹調。
開闢技術新領域
智慧城市需要大量數據,通過衛星收集數據是其中一個大趨勢,香港航天科技集團目前有在軌12顆衛星,可收集不同的地球環境數據,例如可包括在機場了解沉降的情況,以免影響機場的安全運作。
公司進駐將軍澳創新園AMC,建立生產線,生產雷達及通訊衛星等,日後還會發展測驗及控制、發射及星系工程等業務。
香港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胡明遠博士說:「一顆衛星的零部件動輒數以萬計,香港方便進行全球採購,同時享有零關稅優惠,加上政府為創科企業提供各種政策優惠,有助我們減省時間及金錢的成本。」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從事手術機械人的研究多年,在科技園公司邀請下,2017年分拆業務,在香港成立分公司普銳醫療,專門為大中華及遠東地區研發體積較小、靈敏及聰明的手術機械人,以便醫護人員進行微創,甚至是無創手術。
普銳醫療行政總裁盧秉禮博士說:「科技園公司為公司提供人脈網絡,介紹不同界別的合作夥伴;在人才方面亦有支援,協助公司聘請全球頂尖的畢業生;公司加入了科技園公司的精英企業(ELITE)計劃,有效接觸更多潛在投資者。」
普銳醫療將在PMC設廠,面積約8,500平方呎,現正進行試產及測試,日後亦有望推出更多類型的手術機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