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沈迷多巴胺,富人追求內啡肽|格爾專欄

生活消閒

廣告

最近筆者在網上看到一篇名為「窮人沈迷多巴胺,富人追求內啡肽。」的文章,這句話一語中的地解釋了窮人與富人在思維上的分別。筆者一直以來都有類似的想法,但從來未見有人能表達得如此生動。

多巴胺是大腦在接收入短線的刺激時分泌的神經傳遞物質,例如我們每次看到一條有趣的短片,或玩一場手機遊戲,大腦便會分泌多巴胺令我們產生短期的快感。內啡肽同樣會令人產生快感,但是人類要需要經歷更長線的付出才能令大腦分泌內啡肽,例如做完帶氧運動或者經過努力學習而獲得知識。內啡肽帶來的快感遠比多巴胺更長久。

人類好逸惡勞的天性令我們很容易跌入多巴胺的陷阱,而聰明的商人們也很善於設計讓人不斷產生多巴胺的產品,這些產品高度成癮令人欲罷不能。香煙,美食,電玩,社交網絡,搞笑短片等都會是設計來令人大產分汾多巴胺。在資本主義社會,富人階層最大的資產不是房子,不是股票而是窮人。會令人產生多巴胺的活動大多數都不會令人進步,讓窮人心甘情願地浪費原本可用來令自己進步的時間,令窮人一直走不出富人設計的死循環。也是因為對多巴胺的沉迷,才會如此多人不願長線投資,只求短線獲利的快感。

撰文: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