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馬航擬趁中國「退訂」擴大波音機隊
馬來西亞航空搶抓中國退訂波音機隊擴張機會
聯合早報報導,馬來西亞航空(Malaysia Airlines)母公司馬來西亞航空集團(MAG)正積極與波音公司(Boeing)接洽,計畫趁中國航空公司因中美關稅戰暫停接收波音飛機,搶佔其留下的交付空檔,以加速機隊擴張。MAG董事總經理依茲漢依斯邁(Izham Ismail)接受馬來西亞國家通訊社《Bernama》訪問時表示,若中國航空公司放棄交付,MAG有望比原定2029至2030年更早獲得飛機,這對集團而言是一大契機。MAG目標在2030年前擁有55架新一代波音737 MAX窄體機隊,去年3月已訂購18架737 MAX 8及12架737 MAX 10,並有額外30架選擇權。依茲漢坦言,市場對這些飛機需求強烈,競爭激烈,MAG已做好心理準備。
中美關稅戰致中國退訂波音飛機
中美關稅戰升級是中國航空公司退訂的主因。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對中國商品徵收245%關稅(此前報導145%),中國報復性關稅則達125%,使波音737 MAX(售價約5,500萬美元,約4.29億港幣)成本激增,中國航空公司難以承受。據路透社報導,4月20日及21日,兩架737 MAX從中國舟山波音完工中心退回美國,其中一架漆有廈門航空塗裝,20日抵達西雅圖,21日另一架則途經關島。廈門航空證實退貨,但未說明原因。波音資料顯示,截至3月31日,尚有130架飛機待交付中國客戶,另有760多架未公開買家的訂單中,相當部分可能涉及中國。
馬航調整策略應對亞太需求
馬來西亞航空目前約80%飛機為租賃,目標調整為租賃與自有各佔50%。MAG戰略與轉型總監馮志揚表示,集團正聚焦亞太區增長需求,特別是東盟各國首都航線,並計畫增購或替換空中巴士A350機隊,2035年前轉型為專注寬體機的航空公司。全球航空業受疫情後供應鏈瓶頸、波音監管審查加強及罷工影響,飛機交付延遲,MAG視此為擴張良機,但需通過資本市場融資支持採購,同時面臨零件成本上升及乘客需求波動的挑戰。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