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黃金威士忌 拆解

液體黃金威士忌︳拆解原桶威士忌投資玩法 入場費低至50,000元以下︳封面故事

投資

廣告

一說到威士忌投資,大家第一時間想到是瓶裝威士忌,原桶威士忌像是遙不可及的投資。不過Cherry表示,原桶威士忌入場門檻並不是坊間想像般高,有些入場費低至50,000元以下,回報亦有數得計,最重要是要找持牌並可靠的平台。

投資原桶威士忌,顧名思議,就是一大桶買入。入場門檻視乎蒸餾廠名氣、蒸餾酒年份及酒桶大小等因素。
名氣愈大的蒸餾廠,入場門檻愈高,舉例麥卡倫的桶裝威士忌,隨時可達百萬元。除非是自用,偏好某個蒸餾廠的出品,才會不惜千金高價買入,因為一大桶買回來,會比瓶裝逐瓶買划算。
「當你成為原桶威士忌的擁有者,便可以決定何時取酒出來,例如兒子結婚,想先裝30瓶酒送禮或宴客亦可。」Cherry說。
一隻入門的酒桶大約是200升或250升,可裝300瓶700毫升的威士忌。坊間亦有些較大的木桶選擇,可多達600升,但門檻亦較高。

假如市面每瓶酒的價值是1,000元,300瓶已是30萬元。若該桶酒買入價只是10萬元,在用家角度仍然有賺。

時間就是最大價值

Cherry表示,若然是投資性質,很多時會物色一些二、三線酒廠,甚至是新注桶(New Make)的威士忌,入場門檻較低,但升值潛力較大。
「如20年的威士忌質素較有保證,有些人會在第18年買入,一至兩年後便可推出市場銷售。這些有一定年份的酒一般會較貴,可能一桶要六位數入場。但如果大家有耐性等,買一些BB桶,即是新造、新蒸餾出來的原酒,剛完成入桶的程序,入場門檻40,000多元也有。」
Cherry表示,桶裝威士忌最大的價值來源就是時間,一年就是一年,十年就十年,要平就只能買一些較新的酒,但收成期亦會較長。

蘇格蘭政府規定,所有新釀的威士忌首三年都不能裝瓶,所以基本上BB桶最少要等到第四年才會看到升幅。
去到十多年,很多人已經急不及待將酒拿出去賣,因此愈高年份的威士忌便愈稀有,價格差距亦愈來愈大。由12年到18年,雖然只多六年,但價格隨時可翻倍。
「如果閣下有耐性放25年或30年,升幅可以很驚人。我一般會看五至十年,但若然你想今天買,明年出貨就賺幾成,不如買虛擬貨幣!」
一般來說,威士忌出貨有三種渠道,一種是原桶轉售,可以經拍賣行或中介尋找買家,也可以私人轉讓;一種是裝瓶,再分銷至世界各地的餐廳、超市、洋酒辦館等地,若然該酒稀有度高,也可委託拍賣行出售。最後一種是酒廠回購,但價格可能低於市場價格。

過程中涉及許多不同使費,會影響回報(見圖)。例如保存酒桶會有倉租及保險,逐年計算,存放年期愈長,成本愈高。
包裝亦豐儉尤人,有人如選擇一些很高貴的包裝,要有水晶樽、大木盒,成本會貴一些。
不過,現時很多威士忌投資中介,都可提供一條龍式服務,由蒸餾廠選擇、物色原桶,到包裝、分銷、物流都可以代辦。

留意箇中風險

當然投資也有風險。威士忌價格可升可跌,假如遇上經濟倒退,有機會影響出貨價格。
另外,原桶威士忌是實物投資,箇中風險包括木桶有機會損毀,影響酒體的熟成,從而影響味道。如不幸酒桶穿了,整桶報銷。出貨時運輸途中會有打爛,被竊等風險。所以保稅倉內的全面保險也是相當重要的一著。

不過Cherry表示,若然大家選擇的是管理完善的持牌保稅倉,存放時出意外的風險機率不太高。「大膽說一句,我過去十多年經驗中,自己及身邊朋友都未見過輸錢。」
反而市場存在不少威士忌投資騙案(詳見後文),Cherry更形容這一行有「超級多老千」,一不留神便會中伏。所以她在訪問中,一而再強調,必須要找合法持牌的原桶威士忌營運商。

投資原桶威士忌所需使費一覽

近年不少高端投資者到蘇格蘭投資原桶威士忌,其中一個原因是當地設有保稅倉的稅務制度,只要酒桶一直存放在倉內,一切與酒桶有關的買賣交易與利潤,並不會產生當地任何稅款。
由於英國會有資產增值稅和遺產稅,在轉售酒桶時,所產生的利潤,就有機會徵收高達24%的資產增值稅;另外還有消費稅(VAT) 。

當資產持有人離世後,後人亦有機會要先付高達40%的遺產稅,才可繼承資產。
然而,酒桶交易或繼承酒桶,一般只需持WOWGR的牌照營運商,於英國稅務海關總署(HMRC)系統上辦理轉名手續,過程中毋須將酒桶從保稅倉提取出內,故理論上,英國政府不會就此徵稅。
「在英國,有些人會選擇用原桶威士忌來傳承資產時,由阿爺傳到爸爸,再傳到孫,都能免稅。我看過有些高年份的威士忌原桶,原來已經歷三代人。」Cherry說。
另外,有些高資產淨值或家族辦公室,亦看中這個「免稅功能」,將部分資金投資這種另類資產中。

相關

液體黃金威士忌︳拍賣行邦瀚斯: 日本威士忌在港有價有市︳封面故事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