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狂貶 突顯資產配置重要性

社會熱話

廣告

近期在各大媒體、微信朋友圈等地方,出鏡率最高的關鍵詞之一莫過於「人民幣貶值」。

今年以來人民幣再度急跌,上週離岸人民幣更一度跌破6.76,創五年來新低,短短五個交易日就貶值1.71%,自去年「811」匯改以來更大貶6.99%。

相信不少讀者已經將人民幣兌換成港幣或美金。由於人滿為患,深圳部分銀行已經開始限制港幣及美金的兌換。

在前幾期文章中,曾經提及人民幣由去年8月開始實施匯率改革,又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批准加入特別提款權(SDR),並將於2016年年底正式生效,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中央允計適度貶值

同時,在去年底,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簡稱CFETS)推出了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匯率指數作為一種加權平均匯率,主要用來綜合計算一國貨幣對一籃子外國貨幣加權平均匯率的變動。而該指數參考中心掛牌的13種外匯交易幣種,並按其與中國的貿易權重計算不同的權重。

該指數的發布,意味內地金融監管當局有意讓人民幣掛鈎一籃子貨幣,這傳遞了央行默許人民幣可以貶值的信號。而且中國大陸近期經濟數據表現疲軟,在美國加息的情況下,相信內地央行正有意識引導人民幣適量貶值以刺激出口,振興經濟。

但人民幣近期的大幅貶值卻是中央始料不及,這間接令中、港股市狂瀉。對股票持有人來說,無疑是惡耗;對香港人來說,內地進口的生活必需品價格下跌,過去北上消費熱潮可能重現;對內地人居民,除身家大蒸發外,就是購買力下降和通貨膨脹,外遊的成本更貴了。

香港金融資產多樣化

其實在市場經濟下,各國貨幣匯率的升跌均屬正常,而且相信中央亦不會讓人民幣失控地下跌。

從投資角度來講,如果手頭只是持有單一貨幣資產,那麼所承擔的匯率風險就很大了。所以,資產配置就顯得非常重要,持有多種不同貨幣資產可以幫助對沖單一貨幣貶值的風險。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具有多樣化的資產配置工具,包括以美元或港元計價的債券、基金、保險產品等,相信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配置需求。